狼肉
《中华本草》:狼肉
拼音注音
Lánɡ Ròu
英文名
Wolf as food
出处
出自《饮膳正要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犬科动物狼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is lupu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剥皮,取肉。
原形态
狼,体长l-1.6m,体重30-40kg。吻略尖,犬齿与臼齿均发达。耳直竖。躯体强壮,四肢有力。必较短而不弯曲,毛蓬松。个体毛色有棕灰、淡黄、灰白等色,一般背中央色调较深。腹部、四肢内侧均呈乳白色或略带棕色,尾色同体背,尖端黑色。少有全白、全黑的个体类型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山地、森林、丘陵、平原、荒漠、冻土草原等地带。嗅觉敏锐,善奔跑;性残忍,机警多疑。以中小型兽类为食。资源分布:除海南、台湾、云南极南缘之外,几布全国。
性味
味咸;性热
归经
肾;脾经
功能主治
补五脏;厚肠胃;填精髓;御风寒。主虚劳;冷积腹痛;风湿痹痛;竣痪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注意
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阴虚内热人忌食。
各家论述
1.《饮膳正要》:主补益五脏,厚肠胃,填精髓,腹有冷积者宜食之。2.《医林纂要》:补养虚劳,益气。功略同豺。3.《随患居饮食谱》:补五脏,御风寒,暖肠胃,壮阳填髓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狼肉
拼音注音
Lánɡ Ròu
出处
《饮膳正要》
来源
为犬科动物狼的肉。
原形态
狼(《诗经》),又名:毛狗(《纲目》)。
体长1~1.6米,尾长35~50厘米,体重30~40公斤,雌者较小。外形与狗相似,但吻略尖,耳直立,尾较短,蓬松而不弯卷。躯体强壮,四肢有力。犬齿与臼齿均发达。一般体色暗黄,头部浅灰色,额顶和上唇暗灰色;背部毛色黑与棕相混杂;腹部及四肢内侧纯白色,但腹部稍带棕色,足部黄白或浅棕色;尾部与背色相同。个体毛色变异很大,有灰棕、浅黄或灰白色等,此外还有全白和全黑色的。
生境分布
栖于山地、森林、丘陵、平原、荒漠、冻原等地。大都夜间活动。我国除台湾、海南岛和云南极南缘外,其余各地均有分布。
性味
咸,温。
①《饮膳正要》:"味咸,性热,无毒。"
②《医学入门》:"辛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甘,温。"
功能主治
补五脏,厚肠胃。治虚劳,祛冷积。
①《饮膳正要》:"主补益五脏,厚肠胃,填精髓,腹有冷积者宜食之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补养虚劳,益气。功略同豺。"
③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补五脏,御风寒,暖肠胃,壮阳填髓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。
注意
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阴虚内热人忌食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芦竹根
- 蘽根
- 镰羽贯众
- 绿豆升麻
- 芦茎
- 藏青果
- 罗浮柿根
- 狼膏
- 绿百合
- 罗伞树
- 良藤
- 葎草
- 葎草花
- 藜芦
- 量天尺
- 镰叶马蔺根
- 老牛揣
- 篱栏子
- 路边姜
- 量天尺花
- 留师蜜
- 轮叶景天
- 罗伞草
- 罗布麻叶
- 簕竹
- 老白花
- 罗平蓟
- 罗裙带
- 罗汉松
- 星星草
- 莲状绢毛菊
- 里白
- 裂叶双盖蕨
- 腊雪
- 雷五加
- 白花灯笼
- 黄荆叶
- 山蒜
- 豪猪肉
- 羊不食
- 野胡萝卜根
- 咸酸蔃
- 桃枝
- 熏衣草
- 漆姑草
- 七叶胆
- 千年健
- 千层塔
- 荠苨苗
- 七星鱼
- 荠宁
- 蜻蜒兰
- 千金坠
- 球花马蓝
- 芡实根
- 蕲蛇
- 全毛悬钩子
- 曲花紫堇
- 荠薴
- 千屈草
- 杄木
- 全叶青兰
- 羌活鱼
- 苘麻
- 瑞香根
- 枪花药
- 泉水
- 茄根
- 茄稞虫
- 秦艽
- 脐带
- 气桐子
- 秋葵
- 茄蒂
- 千年艾
- 清沙草
- 千金子霜
- 千只眼
- 墙草根
- 祁连山圆柏
- 七角枫
- 枪刀药
- 芡实叶
- 曲枝假蓝
- 球衣藻
- 漆树根
- 芹花
- 七叶仔
- 楸叶
- 漆大姑
- 秋海棠根
- 七叶子
- 秋海棠果
- 漆叶
- 秋海棠茎叶
- 荞麦叶
- 漆树皮
- 曲枝天冬
- 秋海棠花
- 蛴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