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枝崖爬藤
《中华本草》:毛枝崖爬藤
拼音注音
Máo Zhī Yá Pá Ténɡ
别名
红五加、五爪龙、大血藤、扁藤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根或茎藤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trastigma obovatum(Laws.)Gagnep.[Vitis obovata Laws.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除去泥土,洗净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毛枝崖爬藤 木质藤本。小枝有密而软的淡红色短绒毛;卷须,单一不分枝,被柔毛。叶为指状或叉指状复叶,互生;总叶柄长达15cm,与小叶柄均被锈色柔毛;小叶片5,中央小叶倒卵形或狭倒卵形,长达19cm,宽约9cm,先端钝圆带锐尖头,基部宽楔形或钝圆形,边缘有锯齿,中央小叶柄长1.8-2.5cm,侧生小叶长约8cm,斜卵形,两侧不对称,小叶柄较短。叶表面沿脉被淡红色绒毛,背面被褐色伏贴柔毛。花小,杂性,异株;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,被绒毛;雌花萼片被绒毛或具乳头状突起,4齿;花瓣顶端常有小尖,广展;雄蕊4,不育,花丝基部膨大,花盘不明显,与子房基部合生;子房2室,柱头4裂。浆果肉质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m左右的山地灌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;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通络。主风湿痹痛;劳伤;咳嗽;跌打损伤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龙摆尾
- 黑大豆皮
- 毛赤车
- 黄羊肉
- 盐蛇
- 毛大丁草
- 黑血藤
- 虎头蕉
- 茖葱
- 土连翘
- 黑蒴
- 毛果算盘子
- 黄锁梅根
- 马铃根
- 裸茎金腰子
- 马肝
- 鮸鱼
- 黄颔蛇头
- 麋肉
- 南木香
- 麻柳果
- 马鞭石斛
- 南沙参
- 卷柏
- 假蓝靛
- 黑骨蕨
- 山蒿
- 麻母
- 黄金菊根
- 蒙花皮
- 墨旱莲
- 卷毛耳草
- 杉寄生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山蟹
- 具苞水柏枝
- 毛叶白粉藤
- 马鞍藤
- 黄鳝藤根
- 马耳草
- 黄泡果
- 三枝枪
- 藏三七
- 黄果茄
- 穿破石
- 蝴蝶藤
- 黑鸫
- 南方红豆杉
- 黄裙竹荪
- 牡丹藤
- 毛瓣绿绒蒿
- 小岩白菜
- 美脉藁本
- 蟹爪兰
- 小无心菜
- 刺齿凤尾蕨
- 铃兰
- 姬蕨
- 金缕半枫荷
- 樱桃叶
- 赶风柴
- 枯萝卜
- 草木灰
- 野烟
- 线叶金鸡菊
- 倒吊笔叶
- 陈仓米
- 纤枝山柑
- 芨芨草
- 水仙花
- 水红木叶
- 松树皮
- 狭穗鹭兰
- 水红木花
- 小蜡树
- 西瓜霜
- 实葫芦
- 小鹭鸶兰
- 象骨
- 山丹花
- 细叶谷木
- 四川澄茄子
- 圣罗勒
- 小血光藤
- 山橙叶
- 隔山香
- 广州山柑
- 小蓟
- 菩提树皮
- 水牛角浓缩粉
- 细叶野牡丹
- 亮光菜
- 小血藤叶
- 山佩兰
- 小蕨萁
- 猩猩花
- 小药木
- 山大烟
- 狐肝
- 小蕨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