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薯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凉薯
别名
葛薯、地瓜、凉瓜、地萝卜、沙葛、豆薯
来源
豆科凉薯Pachyrrhizus erosu(L.) Urban,以块根,种子入药。
生境分布
长江以南各省。
化学成分
含有豆薯皂甙元(Pachy sapogenin)、A(C[XB]30[/XB]H[XB]38[/XB]O[XB]6[/XB])、B(C[XB]23[/XB]H[XB]18[/XB]O[XB]7[/XB])、豆薯黄酮(pachyrrhizone,C[XB]20[/XB]H[XB]14[/XB]O[XB]7[/XB])。
[b]种子[/b]含有凉薯素(erosnin,C[XB]18[/XB]H[XB]8[/XB]O[XB]6[/XB])、鱼藤酮(rotenone,C[XB]23[/XB]H[XB]22[/XB]O[XB]6[/XB])、凉薯酮(erosone)、豆薯素(pachyrrhizin)、异毛鱼藤酮(iso-elliptone)。
性味
块根:甘,微凉。
功能主治
块根:止渴,解酒毒。
慢性酒精中毒:鲜块根拌白糖吃。
酒醉口渴:鲜块根半斤嚼吃。
种子有毒,可作杀虫剂,对防治烟、甘蔗、棉蚜虫有效。外用治疥疮。
用法用量
块根鲜品4~8两,种子适量用醋煮,取汁外搽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木通根
- 米麦麨
- 木蜡树叶
- 米面蓊根
- 绵枣儿
- 栗寄生
- 毛蕊老鹳草
- 篱笆竹
- 丽子藤
- 木豆
- 留师蜜
- 毛蕨根
- 乱草
- 牡蛎肉
- 六棱麻
- 罗汉松根皮
- 猫骨
- 柳叶剑蕨
- 栗壳牛肝菌
- 毛瓣绿绒蒿
- 六角英
- 卵叶娃儿藤
- 卵叶水芹
- 木通
- 木通七叶莲
- 米饭花果
- 木香
- 毛叶白粉藤
- 毛叶白粉藤根
- 牡丹藤
- 帘子藤
- 绵萆薢
- 林荫千里光
- 柳兰叶风毛菊
- 毛五加皮
- 亮叶桦皮
- 牡鼠粪
- 玛瑙
- 木莲
- 勒管草
- 卵叶鳞始蕨
- 木达地黄
- 庐山楼梯草
- 柳叶藓
- 膜缘木香
- 毛果算盘子
- 毛菊苣
- 绵羊血
- 栗柄金粉蕨
- 毛根杜仲
- 罗裙带
- 杧果钉
- 毛叶木通
- 毛叶肾蕨
- 毛叶黄杞
- 毛大丁草根
- 毛茎马兰
- 毛血藤
- 满山白
- 猫人参
- 林檎
- 炉甘石
- 毛草龙
- 毛木通
- 毛赪桐
- 满江红
- 庐山瓦韦
- 庐山石韦
- 毛草龙根
- 木槿叶
- 梅花参
- 美脉藁本
- 毛脉柳叶菜
- 毛蓼
- 毛麝香
- 米饭花
- 绵阳岩白菜
- 林檎根
- 琉璃枝
- 满江红根
- 六蛾戏珠
- 凉粉藤
- 柳叶斑鸠菊
- 柳花
- 栗子
- 栗花灯心草
- 毛叶黄药
- 毛木耳
- 蓝靛
- 剑叶铁树
- 矮杨梅皮
- 沙参
- 毛薯
- 紫河车
- 姜黄
- 榔榆茎
- 巴豆霜
- 血人参
- 山黄杨子
- 马蹄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