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薯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凉薯
别名
葛薯、地瓜、凉瓜、地萝卜、沙葛、豆薯
来源
豆科凉薯Pachyrrhizus erosu(L.) Urban,以块根,种子入药。
生境分布
长江以南各省。
化学成分
含有豆薯皂甙元(Pachy sapogenin)、A(C[XB]30[/XB]H[XB]38[/XB]O[XB]6[/XB])、B(C[XB]23[/XB]H[XB]18[/XB]O[XB]7[/XB])、豆薯黄酮(pachyrrhizone,C[XB]20[/XB]H[XB]14[/XB]O[XB]7[/XB])。
[b]种子[/b]含有凉薯素(erosnin,C[XB]18[/XB]H[XB]8[/XB]O[XB]6[/XB])、鱼藤酮(rotenone,C[XB]23[/XB]H[XB]22[/XB]O[XB]6[/XB])、凉薯酮(erosone)、豆薯素(pachyrrhizin)、异毛鱼藤酮(iso-elliptone)。
性味
块根:甘,微凉。
功能主治
块根:止渴,解酒毒。
慢性酒精中毒:鲜块根拌白糖吃。
酒醉口渴:鲜块根半斤嚼吃。
种子有毒,可作杀虫剂,对防治烟、甘蔗、棉蚜虫有效。外用治疥疮。
用法用量
块根鲜品4~8两,种子适量用醋煮,取汁外搽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米面蓊根
- 米麦麨
- 栗寄生
- 篱笆竹
- 丽子藤
- 木蜡树叶
- 绵枣儿
- 毛蕊老鹳草
- 毛蕨根
- 乱草
- 六棱麻
- 兰花参
- 罗汉松根皮
- 木豆
- 李子
- 绵藤
- 芒花
- 留师蜜
- 了哥王根
- 牡蛎肉
- 猕猴桃藤
- 柃寄生
- 柳树寄生
- 毛叶巴豆树
- 毛扭藓
- 毛葡萄根皮
- 毛黐头婆
- 了哥利
- 兰屿肉豆蔻
- 木椒根
- 冷水丹叶
- 老枪谷叶
- 勒马回
- 木薯
- 木蹄
- 岭南杜鹃
- 梅核仁
- 柳叶蒿
- 美登木
- 母丁香
- 毛叶天胡荽
- 灵寿茨
- 丽江山慈菇
- 兰石草果
- 卵叶贝母兰
- 栗叶
- 毛八角枫
- 毛稔根
- 毛笋
- 毛蜂斗草
- 牡荆沥
- 罗伞草
- 罗布麻叶
- 罗星草
- 盲肠草
- 罗汉松
- 杧果钉
- 毛果珍珠茅
- 凉粉草
- 毛叶肾蕨
- 毛叶黄杞
- 毛茎马兰
- 毛血藤
- 络石藤
- 绵毛马兜铃
- 毛大丁草
- 漏斗瓶蕨
- 毛脉南蛇藤
- 丽江黄芩
- 绿结鸡骨
- 猫人参
- 罗汉果叶
- 卵叶蜘蛛抱蛋
- 柳叶见血飞
- 毛枝崖爬藤
- 毛水苏
- 毛荚决明
- 冷毒草
- 冷水丹
- 毛叶嘉榄
- 丽江青木香
- 牡丹皮
- 木耳
- 老白花
- 卵叶寄生
- 美丽鳞毛蕨
- 梅露
- 梨果仙人掌
- 棱萼母草
- 榄仁树子
- 毛柄短肠蕨
- 毛脉酸模
- 满山红
- 牡荆
- 牡荆根
- 木通七叶莲
- 柳叶剑蕨
- 毛瓣绿绒蒿
- 木通
- 毛叶白粉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