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薯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凉薯
别名
葛薯、地瓜、凉瓜、地萝卜、沙葛、豆薯
来源
豆科凉薯Pachyrrhizus erosu(L.) Urban,以块根,种子入药。
生境分布
长江以南各省。
化学成分
含有豆薯皂甙元(Pachy sapogenin)、A(C[XB]30[/XB]H[XB]38[/XB]O[XB]6[/XB])、B(C[XB]23[/XB]H[XB]18[/XB]O[XB]7[/XB])、豆薯黄酮(pachyrrhizone,C[XB]20[/XB]H[XB]14[/XB]O[XB]7[/XB])。
[b]种子[/b]含有凉薯素(erosnin,C[XB]18[/XB]H[XB]8[/XB]O[XB]6[/XB])、鱼藤酮(rotenone,C[XB]23[/XB]H[XB]22[/XB]O[XB]6[/XB])、凉薯酮(erosone)、豆薯素(pachyrrhizin)、异毛鱼藤酮(iso-elliptone)。
性味
块根:甘,微凉。
功能主治
块根:止渴,解酒毒。
慢性酒精中毒:鲜块根拌白糖吃。
酒醉口渴:鲜块根半斤嚼吃。
种子有毒,可作杀虫剂,对防治烟、甘蔗、棉蚜虫有效。外用治疥疮。
用法用量
块根鲜品4~8两,种子适量用醋煮,取汁外搽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慈姑花
- 大花卫矛
- 老白花
- 龙头草
- 山羊角
- 岩谷伞
- 量天尺
- 千里光
- 辣椒茎
- 小火草
- 罗汉果叶
- 水松球果
- 透骨香根
- 阔叶水竹叶
- 篱栏子
- 卤碱
- 多花野牡丹
- 猴枣
- 豪猪肉
- 狗毛
- 土阿魏
- 一口红
- 环纹苦乳菇
- 咸酸蔃
- 浮尸草
- 华凤仙
- 黄芫花
- 过坛龙
- 蓝花石参
- 条参
- 地莓子
- 小朝天罐
- 山羊参
- 软皮树
- 血余
- 垂丝卫矛
- 山麻根
- 小紫含笑
- 白萆薢
- 构皮麻
- 准噶尔鸢尾
- 一皮草
- 毛扭藓
- 苘实
- 刺梨
- 江南地不容
- 盐肤子
- 红丹参
- 水红木根
- 鼠李
- 女贞根
- 金色狗尾草
- 长春七
- 阿魏侧耳
- 白栎蔀
- 贴骨散
- 辣蓼
- 鼬瓣花
- 川山橙果
- 三叶海棠
- 新疆延胡索
- 水马桑
- 马肠薯蓣
- 苦碟子
- 狼喉靥
- 驴打滚儿草
- 岭南铁角蕨
- 石血
- 多花猕猴桃茎叶
- 浙贝母
- 岩笋
- 苦刺
- 蛤蜊粉
- 尿桶弓
- 云南铁丝莲
- 杏子
- 白花铁线莲
- 溪荪
- 新木橿子
- 楠木
- 岗梅根
- 小红蒜
- 土白芨
- 春砂花
- 鼹鼠
- 白背枫
- 鲤鱼脂
- 膜缘木香
- 沙叶铁线莲
- 甘蔗滓
- 栝楼茎叶
- 山鸢尾
- 小过路黄
- 剪刀草
- 鸡蛋果
- 大刺儿菜
- 通花根
- 金丝梅
- 锦线镖
- 杨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