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叶黄杞
《中华本草》:毛叶黄杞
拼音注音
Máo Yè Huánɡ Q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桃科植物毛叶黄杞的根或茎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ngelhardtia colebrookiana Lindl. exWall.[E.spicata Lesch.ex Bl. Var.colebrookiana(Lindl.ex Wall.)Kds.et Val.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及早春季采收根及茎皮,除去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或半常绿小乔木,高5-7m。小枝淡灰褐色,密被短柔毛,皮孔多而显着。偶数羽状复叶,小叶2-4对,少有5对,生于叶轴上部的小叶较下部的大而长;叶片革质,阔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7-15cm,宽3-7cm,先端钝圆或微凹或有时急尖,基部偏斜,全缘,上面有腺体,仅中脉有柔毛,下面密生短柔毛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葇荑花序多条,形成圆锥状花序束;雄花密集,有花梗和苞片,苞片3裂,通常雄蕊10,药隔有一小突尖伸出花药;雌葇荑花序单生或生于雄花序束先端,雌花几无柄,子房下位,2枚心皮合生。果序下垂,长13-18cm,密生短柔毛;果实球形,坚果状,直径约4mm,苞片3裂,贴生果实近中部,发育成果翅,苞片基部及果实密被黄色刚毛。花期2-3月,果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400m的山腰或山谷阳坡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涩;性凉
功能主治
收敛固涩;止泻;止血。主久泻久痢;脱肛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3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毛叶黄杞
别名
胖母猪果树、胖婆娘树
来源
胡桃科毛叶黄杞Engelbardtia colebrookiana Lindl.,以根及茎皮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收敛,消炎。主治痢疾,慢性肠炎,腹泻,脱肛,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0.3~1两,外用配伍其它药各适量,共研粉撒伤口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附地菜
- 鳜鱼胆
- 骨螺
- 锅焦
- 广豆根
- 节瓜
- 小叶金花草
- 绿萼梅
- 腊雪
- 海莲果
- 迎春花叶
- 挖耳草根
- 秋海棠果
- 牛皮
- 香港四照花果
- 兔骨
- 大叶地耳根
- 硇砂
- 双参
- 鸽肉
- 芦荟花
- 菱叶
- 万年藓
- 钩栗
- 水栀
- 飞蛾树
- 鹤骨
- 尖山橙
- 巨藻
- 棕榈根
- 鼠曲草
- 地瓜根
- 石韦
- 韩信草
- 黑汉条
- 华萝藦
- 橄榄根
- 釜脐墨
- 长春花
- 刚竹
- 牛大力
- 无花果
- 藤本夜关门
- 柞木叶
- 潺槁树
- 薏苡叶
- 玉米
- 光果南蛇藤
- 蝴蝶花
- 飞龙掌血
- 咳喘木
- 降香
- 口蘑
- 岩枣树
- 槟榔花
- 土槿皮
- 鹦鹉
- 天王七叶
- 小茅香
- 牛肋巴
- 苍山黄堇
- 蛇头草
- 华东木蓝
- 杏仁
- 玉簪
- 蛇疙瘩
- 野苦瓜
- 羊蹄草
- 蜂房
- 一碗水
- 泽泻实
- 水蛭
- 驹胞衣
- 野席草根
- 满天星
- 水毛花根
- 糯米团
- 东菊
- 飞燕草
- 芸苔
- 黄背草
- 土一枝蒿
- 西北莸
- 朱唇
- 金橘叶
- 羊舌树
- 鹿蹄肉
- 滇瑞香
- 念珠根黄芩
- 凤尾参
- 山核桃仁
- 桂丁
- 虎尾轮根
- 马桂花
- 松节油
- 毛黐头婆
- 万年蒿
- 粉叶地锦
- 地钱
- 黄龙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