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檎根
《中华本草》:林檎根
拼音注音
Lín Qín Gēn
英文名
Root of Chinese Pearleaf Crabapple
出处
出自《食疗本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花红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us asiatica Nakai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花红 小乔木,高4-6cm。小枝粗壮,幼时密生柔毛,老时暗紫褐色,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.5-5cm,有短柔毛;叶片卵形或椭圆形,长5-11cm,宽4-5.5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有细锐锯齿,上面有短柔毛,逐渐脱落,下面密被短柔毛。花两性;伞房花序,具花4-7朵,集生于小枝顶端;花梗长1.5-2cm,密被柔毛;花直径3-4cm;萼筒钟状,外面密被柔毛;萼片5,三角披针形,长4-5mm,先端渐尖,全缘,内外两面密被柔毛,萼片比萼筒稍长;花瓣5,倒卵形或长圆倒卵形,长8-13mm,宽4-7mm,基部有短爪,淡粉红色,雄蕊17-20,花丝长短不等,比花瓣短;花柱4(5),基部具长颈毛,比雄蕊稍长。梨果卵形或近球形,直径4-5cm,黄色或红色,宿存萼肥厚隆起。花期4-5月。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-2800m的山坡阳处、平原砂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西南及辽宁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等地。
性味
苦;平
归经
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杀虫,止渴。主蛔虫病;绦虫病;消渴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各家论述
《食疗本草》:治白虫,蛔虫,消渴,好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林檎根
拼音注音
Lín Qín Gēn
出处
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林檎的根。
功能主治
《食疗本草》:"治白虫,蛔虫,消渴,好睡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香叶根
- 牛心果
- 盾叶莓
- 绿珊瑚
- 绒白乳菇
- 石岩鸡
- 砂仁花
- 人头七
- 苏木蓝
- 山漆树
- 阿尔太多榔菊
- 贯众
- 鸡爪芹
- 白勒
- 矮脚苦蒿
- 吕宋楸毛
- 黄颡鱼涎
- 蘘荷子
- 詹糖香
- 追风伞
- 鳗鲡鱼
- 蜀葵
- 冬虫夏草
- 乌榄叶
- 高山唐松草
- 樟脑
- 白子菜
- 四照花皮
- 白花猪母菜
- 葛藟根
- 荭草
- 龙眼根
- 华凤仙
- 黑参
- 石瓜子
- 郁金
- 琉璃草根
- 羊洪膻
- 海茜
- 黄麻叶
- 蚺蛇胆
- 柔毛水杨梅
- 藕节
- 土细辛
- 肉豆蔻衣
- 干岩矸
- 藏荆芥
- 山猫儿
- 黄栌
- 粳谷奴
- 螃蟹七
- 莨菪叶
- 婆罗门参
- 柱果木榄叶
- 鳢鱼胆
- 韶子
- 全毛悬钩子
- 枫柳皮
- 紫木通
- 人尿
- 樟木钻
- 鹌鹑蛋
- 广石豆兰
- 空青
- 芦荟花
- 茼蒿
- 白珠树
- 贝母兰
- 游草
- 赛北紫堇
- 闭鞘姜
- 偷筋草
- 青海防风
- 九龙吐珠
- 龙骨
- 鳡鱼
- 瑞香叶
- 獭肝
- 亮光菜
- 泡花子
- 蝮蛇蜕皮
- 滇南马钱
- 干檀香根
- 黄连花
- 大羊角瓢
- 草灵仙
- 鸡肾草
- 白头翁
- 白蜡树皮
- 鳞衣草
- 鹿蹄肉
- 羊奶子
- 糯米团
- 绿结鸡骨
- 苹果叶
- 灯心草
- 土贝母
- 桃叶
- 赤火绳
- 丽春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