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土子皮
《中华本草》:红土子皮
拼音注音
Hónɡ Tǔ Zǐ Pí
别名
四川山蚂蝗。
英文名
Root-bark of Szechwan Podocarpium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四川长柄山蚂蝗Podocar pium pldocarpum (DC.)Yang et Huang var .szechuenense (Craib)Yang et Huang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docar pium pldocarpum (DC.)Yang et Huang var .szechuenense (Craib)Yang et Huang [Desmodium szechuenense(Craib)A.K.Schindl.]采收和储藏:6-7月采挖根,剥取皮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四川长柄山蚂蝗 小灌木,高约1m。叶柄有疏毛;托叶狭技针形,先端急尖;三出复叶,顶生小叶披针形,长4.5-7cm,宽l-1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楔形,侧生小叶较小,上面无毛,下面叶脉疏生长毛。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;苞片似托叶,花时脱落;花萼宽钟状,萼齿三角形,下唇3齿不明显,疏生长毛;花冠紫色,长约5mm,旗瓣与翼瓣近等长,龙骨瓣稍短;雄蕊10,单体。荚果有2荚节,半倒卵状三角形,长6-8mm,宽约5mm,疏生短柔毛。花期8-9月,果期 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400m的山地灌木林中或草坡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微苦;性凉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清热;解毒;利咽。主发热;喉痛;肺热咳嗽;黄水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红土子皮
拼音注音
Hónɡ Tǔ Zǐ Pí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四川山蚂蝗的根皮。6~7月采收。
性味
性凉,味微苦。
功能主治
清热,解毒。
复方
①治喉痛:红土子皮三钱(用火烤去毛),八爪金龙三钱。煎服。
②治发烧:红清酒缸根皮、马鞭鞘、青藤香各三钱。水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绵毛娃儿藤
- 山郎木根
- 留兰香
- 地柑
- 绿兰花
- 公鸡头叶
- 甘草节
- 凤凰毛
- 菱壳
- 甘遂
- 冻绿叶
- 金金棒
- 肝风草
- 棱枝卫矛
- 火绒草
- 头巾草
- 节瓜
- 天竺子
- 假友水龙骨
- 石楠
- 板蓝根
- 淡竹壳
- 痢止草
- 广石豆兰
- 火焰兰
- 乌梢蛇
- 射罔
- 大良姜
- 刺果藤
- 红曲
- 豇豆叶
- 凤尾参
- 冬里麻根
- 蚕豆花
- 红绵藤
- 藏丁香
- 茨菇草
- 勾儿茶
- 野辣蓼
- 金挖耳根
- 独叶山兰
- 大蛇药
- 黄藤
- 灰锤
- 豇豆
- 四川苦丁茶
- 云南野砂仁
- 华东瓶蕨
- 瓶耳小草
- 高山唐松草
- 鬼柳树
- 豉汁
- 南板蓝叶
- 辣木通
- 小天冬
- 慈竹茹
- 栗花灯心草
- 黑塔子
- 淮通
- 蒺藜花
- 大叶藻
- 梨果榕
- 关木通
- 实葫芦根
- 刺楸
- 山岗荚
- 玉米黑霉
- 玉帘
- 蝗虫
- 小柿子
- 蓝花侧金盏
- 护心草
- 三叶鬼针草
- 络石藤
- 豪猪肉
- 南瓜藤
- 萱草根
- 海虾壳
- 茜草根
- 七叶薯
- 多刺绿绒蒿
- 黄瓜皮
- 山陀螺
- 辣根菜
- 白鸡屎藤
- 露珠香茶菜
- 匙叶黄杨
- 孩儿草
- 画眉草
- 乌头附子尖
- 鸭脚木皮
- 莙荙菜
- 云南铁扁担
- 番石榴子
- 墙草
- 岩丸子
- 桑瘿
- 黄牛毛藓
- 荷苞花
- 山货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