帽兰
《*辞典》:帽兰
拼音注音
Mào Lán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山茶科植物紫茎的树皮及根皮。
原形态
小乔木。树皮棕色,小枝有毛或光滑。叶互生,常聚生于枝顶端;革质;椭圆形、倒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,长5~10厘米,宽2~3厘米,先端惭尖,基部狭楔形,少有圆形,边缘疏生圆钝齿,有毛或近于光滑;叶柄长5~8毫米。花白色,单生于叶的下方或叶腋;花梗长4~8毫米,但亦有长达2厘米者;小苞片2,披针形;萼片5,与苞片相似;花冠5,宽卵圆形;雄蕊多数,花丝基部联合。蒴果扁圆形,有5棱。花期4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低山区的林边半阴处。分布我国中部至四川等地。
性味
性凉,味辛苦,无毒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血。治跌打损伤,风湿麻木。
用法用量
内服:浸酒,0.5~1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和合草
- 鸡肝散
- 闹羊花
- 冰糖
- 银杏叶
- 斑鸠菊
- 羊肌藤
- 阴香皮
- 地不容
- 白背叶
- 多穗石柯茎
- 野芭蕉
- 川山橙果
- 裂果卫矛
- 红牛皮菜
- 香水塔花
- 阳桃
- 芦花
- 木姜子根
- 三七
- 雷公连
- 田唇乌蝇翼
- 黑三棱
- 蓝猪耳
- 黄花远志
- 野山楂
- 雷公藤
- 柠檬皮
- 松木皮
- 过路惊
- 芦荟花
- 大黄
- 峨参
- 信石
- 琉璃草果实
- 黄鳝藤
- 猕猴肉
- 竹芋
- 剑叶紫金牛
- 光慈姑
- 火把花
- 麻鱼骨
- 珍珠莲根
- 野茉莉
- 大臭黄荆
- 椰子浆
- 小茴香
- 云雀
- 黄荆
- 黑种草
- 枫香脂
- 蜂房
- 南天竹
- 薄柱草
- 灯笼果
- 橘红
- 矩圆线蕨
- 莪术
- 粘毛黄花菍
- 木瓜枝
- 大葫芦
- 樟树皮
- 红酸杆
- 咳喘木
- 鄂豆根
- 胖树根
- 白花菜
- 铁苋
- 散血藤
- 三叶崖爬藤
- 骆驼黄
- 狭绿叶线蕨
- 地涩涩
- 漆大姑根
- 老鼠竻
- 葛叶
- 鸡蛋壳
- 大一面锣
- 鳢鱼
- 排骨灵
- 一把伞
- 绿结鸡骨
- 铧尖草
- 朱兰
- 甜地丁
- 绿茎槲寄生
- 甘土
- 野葱
- 掉毛草
- 见血清
- 南牡蒿
- 铁罗汉
- 黄茶根
- 浮萍
- 樟
- 鲤鱼胆
- 松下兰
- 猪笼草
- 野菰
- 榧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