骆驼黄
《中华本草》:骆驼黄
拼音注音
Luò Tuo Huánɡ
英文名
Camel gallbladder ston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胆囊结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elus bactrianus ferus Przewalski
原形态
双峰驼,为大型偶蹄类之一,体重可达500kg。比马高大,颈长弯曲如鹅颈,头较小,耳短小。鼻能开闭。颈有毛,背有双峰如鞍,上唇中裂如兔唇,下唇较长。四肢细长,足大有盘。尾短。胼胝体全身区7块,其中胸部1块,前肢4块,后肢2块。里生驼,肉峰较小,毛短,掌狭。体被细密软的绒毛即驼绒,一般为沙黄褐棕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野驼栖息于荒漠的沙漠地带。耐寒暑饥渴,以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为食。常季节性适徙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新疆东南部、甘肃、青海、内蒙古。
性味
味苦;性凉;小毒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定惊。主风热惊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每次0.3-0.6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骆驼黄
拼音注音
Luò Tuo Huánɡ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胆囊结石。
性味
苦,平,微毒。
功能主治
治风热惊疾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1~2分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咳喘木
- 云母石
- 搬倒甑
- 骆驼脂
- 露水草
- 千层楼
- 黄背草苗
- 柔毛水杨梅
- 无患树蔃
- 漏篮子
- 鼻血草
- 紫堇
- 苦良姜
- 柔毛艾纳香
- 矩圆石韦
- 油桐叶
- 木麻黄种子
- 无花果
- 大草乌
- 戴星草
- 衣鱼
- 山红稗
- 赤麻鸭
- 黄零陵香
- 球序鹅掌柴
- 铁精
- 蜢臂兰
- 清香桂
- 砂仁花
- 毛葡萄
- 毛稔
- 白花映山红
- 凤仙透骨草
- 大尾摇
- 大九股牛
- 蝙蝠草
- 紫杉
- 散瘀草
- 豇豆叶
- 假蒟根
- 碎米蕨
- 老鹤草
- 巴豆霜
- 丁香根
- 白乳菇
- 刺柏
- 血人参
- 兔头骨
- 虾子草
- 狗筋蔓
- 小棕皮头
- 黄藨根
- 小叶眼树莲
- 大头菜子
- 白杨叶
- 红帽顶
- 莲蓬草
- 脆骨风
- 生藤
- 白豆蔻壳
- 河蚌
- 黄唇鱼心
- 打箭菊
- 山蚂蝗
- 雁肪
- 菱粉
- 吉龙草
- 山牛毛毡
- 鳖脂
- 破叶莲
- 楸木皮
- 狗骨柴
- 旋鸡尾
- 红轮千里光
- 红升麻
- (鱼彭)鱼鳃
- 胡麻花
- 红三七
- 翡翠
- 刺楸
- 蜂糖罐
- 吉笼草
- 华东瘤足蕨
- 白芷叶
- 黑珠芽薯蓣
- 马牙半支
- 白线薯
- 黑腺珍珠菜
- 蕨萁
- 牛筋
- 岩莴苣
- 还阳参
- 黄泡子
- 盘羊睾丸
- 骆驼黄
- 闭鞘姜
- 蒲种壳
- 大花剪秋罗
- 银柴胡
- 柱果木榄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