豇豆叶
《中华本草》:豇豆叶
拼音注音
Jiānɡ Dòu Yè
英文名
Cowpea leaf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豇豆Vigna unguiculata (L.)Walp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gna unguiculata (L.)Walp.[Dolichos unguiculata L.;Vigna sinensis (L.)Savi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豇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。茎无毛或近无毛。三出复叶,互生;顶生小叶片菱状卵形,长5-13cm,宽4-7cm,先端急尖,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,两面无毛,侧生小叶稍小,斜卵形;托叶菱形,长约1cm,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序较叶短,着生2-3朵花;小苞片匙形,早落;萼钟状,萼齿5,三角状卵形,无毛;花冠蝶形,淡紫色或带黄白色,旗瓣、翼瓣有耳,龙骨瓣无耳;雄蕊10,二体,(9)+ l;子房无柄,被短柔毛,花柱顶部里侧有淡黄色髯毛。荚果条形,下垂,长20-30cm,宽在1cm以内,稍肉质而柔软。种子多颗,肾形或球形,褐色。花期6-9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性味
味甘;淡;性平
归经
膀胱经
功能主治
利小便;解毒。主淋症;小便不利;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叶60-9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滇南本草》:治淋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豇豆叶
拼音注音
Jiānɡ Dòu Yè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豇豆的叶片。
功能主治
《滇南本草》:"冶淋症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用2~3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长白楤木
- 乔木刺桐
- 西藏凹乳芹根
- 石上开花
- 浆水
- 双翎草
- 百灵草
- 大青木
- 打箭菊
- 天胡荽
- 金不换
- 蜻蜓
- 甘遂
- 花锚
- 金雀根
- 水葱
- 木槿
- 梓实
- 青榨槭
- 马比木
- 樱桃枝
- 山核桃皮
- 天脚板果
- 柏勒儿茶
- 番荔枝叶
- 乔木紫珠
- 胡颓子叶
- 吊兰
- 山胡椒根
- 九牛力
- 半蒴苣苔
- 百舌鸟
- 鬣羚骨
- 缘毛鸟足兰
- 岩泽兰
- 紫丁香
- 巴戟天
- 腊雪
- 膜蕨囊瓣芹
- 夏至草
- 砂仁壳
- 蝴蝶树
- 两指剑
- 佛手柑
- 刺猬皮
- 薯良
- 厚叶子树
- 桑叶汁
- 衣鱼
- 枪刀菜根
- 石莼
- 甘草梢
- 陀罗紫菀
- 白活麻
- 蝈蝈
- 青荚叶茎髓
- 牛胆参
- 獐耳细辛
- 藜实
- 大飞扬
- 绵阳岩白菜
- 大花卫矛
- 青竹标
- 菊花黄连
- 中华短肠蕨
- 山桂花
- 飞天蠄蟧
- 苋根
- 野罂粟壳
- 蟾蜍
- 塌菜
- 四大天王
- 小果白刺
- 淡竹笋
- 大叶黄杨根
- 大蛇药
- 毛黄连
- 蕤仁
- 豆叶参
- 鹿耳翎
- 柱果铁线莲
- 欧李
- 花生壳
- 纵条肌海葵
- 楮叶
- 马蹄蕨
- 紫葛
- 大还魂草
- 红牛皮菜
- 鸭脚茶
- 楸子
- 火赤链蛇
- 海桐花
- 海蚯蚓
- 海桑
- 红毛鸡
- 红粘谷
- 火索麻
- 滑背草鞋
- 滑背草鞋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