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胞衣
《中华本草》:牛胞衣
拼音注音
Niú Bāo Yī
英文名
Ox placenta, Water Buffalo placenta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胎盘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.Bubalusbubali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母牛产仔时,收集胎盘,漂洗干净,烘干。
原形态
1.黄牛,体第1.5-2m,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。体格强壮结实,头大额广,鼻阔口大,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,基间皮肤硬而光滑,无毛,称为鼻镜。眼、耳都较大。头上有角1对,左右分开,角之长短、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,中空,内有骨质角髓。四肢匀称,4路,均有蹄甲,其后方2趾不着地,称悬蹄。尾较长,尾端具丛毛,毛色大部分为黄色,无杂毛掺混。2.角较长大面扁,上有很多任务发纹,颈短,腰腹隆凸。四肢较短,蹄较大。皮厚无汗腺,毛粗而短,体前部较密,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。体色大多灰黑色,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其性格温驯,生长较快。食植物性饲料。资源分布:1.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2.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,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。
性味
咸;平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敛疮;止痢。主臁疮;冷痢
用法用量
内服:烧灰,3-6g,粥饮调。外用:适量,烧灰,搽敷。
各家论述
《海上方》:治臁疮不敛,牛胞衣一具,烧存性,研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牛胞衣
拼音注音
Niú Bāo Yī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胎盘。
功能主治
《海上方》:"治臁疮不敛,牛胞衣一只,烧存性,研搽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榕树
- 蛇王藤
- 水杨梅根
- 珠子参
- 九节风
- 猫儿屎果
- 洋鸭
- 对叶油麻根
- 石榕
- 骆驼黄
- 白铃子
- 绿萼梅
- 羊屎条根
- 多穗石柯茎
- 百足藤
- 石楠
- 碎骨仔树
- 苍耳
- 柑核
- 鬼柳树
- 川楝子
- 番石榴
- 糕菜
- 凫肉
- 密花轮环藤
- 红吹风
- 黄花香薷
- 海州常山
- 虎掌草
- 金叶柃
- 接筋草
- 栲栗果壳
- 蒟蒻
- 百部
- 榼藤
- 龙头草
- 龙胡子
- 麻腐
- 麻皮
- 砒石
- 鞘菝葜
- 桑黄
- 青皮
- 深山黄堇
- 石龙芮
- 水丁香
- 松萝
- 苕叶细辛
- 香花菜
- 鸮
- 雪上一支蒿
- 仰天钟
- 小红柳根
- 细齿叶柃
- 野麦子
- 野芭蕉
- 云南红豆蔻
- 紫花络石
- 苏铁
- 仙人杖
- 野桂花
- 滇高良姜
- 隔山撬
- 白鹤藤根
- 东方蝾螈
- 地沙
- 止血丹
- 紫丁香
- 雪上一枝蒿
- 大山玄参
- 翅柄蓼
- 地锦苋
- 昆明堇菜
- 牛伴木
- 瑞连草
- 水冬瓜叶
- 松叶
- 网脉旋蒴苣苔
- 无爷藤
- 十大功劳
- 佛手柑根
- 海螺壳
- 牡荆子
- 单根木
- 番杏
- 六月寒
- 黄羊肉
- 阿里红
- 花椒叶
- 百花锦蛇
- 巴豆叶
- 黄细辛
- 口蘑
- 癞皮根
- 毛黄连
- 山大刀
- 牛眼珠
- 山芹根
- 石梓
- 透明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