泡桐根
《中华本草》:泡桐根
拼音注音
Pào Tónɡ G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泡酮工毛泡酮的根或根皮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ulownia fortunei (Seem.) Hemsl.P.tomentosa (Thunb.)Steud.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ulownia fortunei (Seem.) Hemsl.P.tomentosa (Thunb.)Steud.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1.泡桐,乔木,高达30m。树皮灰褐色,幼枝、叶、叶柄、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黄褐色星状绒毛。叶柄长达12cm;叶片长卵状心脏形,长可达20cm,先端长渐尖或锐尖头,基部心形,全缘。花序狭长几成圆柱形,长约25cm;小聚伞花序有花3-8朵,头年秋天生花蕾,先叶开放;总花梗与花梗近等长;花萼倒圆锥形,长2-2.5cm,5裂达1-3,裂片卵形,果期变为狭三角形;花冠管状漏斗形,白色,内有紫斑,长达10cm,筒直而向上逐渐扩大,上唇较狭,2裂,反卷,下唇3裂,先端均有齿痕状齿或凹头;雄蕊4,二强,隐藏于花冠筒内;子房2室,花柱细长,内弯。蒴果木质,长圆形,长6-10cm,室背2裂。种子多数,扁而有翅。花期2-3月,果期8-9月。
2.毛泡桐 其形态主要特征为:叶全缘或3-5浅裂。花外面通常淡紫色,内面白色,有紫色条纹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2.毛泡桐 其形态主要特征为:叶全缘或3-5浅裂。花外面通常淡紫色,内面白色,有紫色条纹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,长短不等,直径约2cm,表面灰褐色色至棕褐色,粗糙,有明显的皱纹与纵沟,具横裂纹及突起的侧根裂痕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不整齐,皮部棕色或淡棕色,木部宽广,黄白色,显纤维性,有多数孔洞(导管)及放射状纹理。气微、味微苦。
性味
呸微苦;微寒
功能主治
祛风止痛;解毒活血。主风湿势痹;筋骨疼痛;疮疡肿毒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羊七莲
- 补骨脂
- 大白顶草
- 栾樨
- 囊距翠雀
- 芡实
- 鲛鱼翅
- 降龙草
- 向日葵叶
- 全叶马兰
- 悬钩子
- 小草乌
- 马兰
- 小构树汁
- 通骨消茎叶
- 马唐
- 野木鱼
- 蒙古扁桃
- 线叶金鸡菊
- 厚叶牛耳草
- 柃木
- 赤楠蒲桃叶
- 银鱼
- 冷水花
- 细叶乌蔹莓
- 长叶竹根七
- 红皮云杉
- 古钩藤
- 金钮扣
- 帽兰
- 白龙头
- 石青菜
- 黑及草
- 草绣球
- 猕猴桃藤中汁
- 凤尾参
- 川谷根
- 丽江独活
- 茅草叶
- 三消草
- 青酒缸
- 蒙莸
- 香石藤果
- 常春油麻藤
- 西南毛莨
- 小对叶草
- 胆星
- 辣蓼草
- 金雀儿
- 紫雪花
- 块茎糙苏
- 虫牙药
- 鹿角芦荟
- 苍蝇草
- 茱苓草
- 跌打草
- 土牡蛎
- 狗筋蔓
- 土人参叶
- 酸水草
- 一枝黄花
- 黑香柴
- 鹅绒藤
- 泡桐树皮
- 鸡翮羽
- 葛上亭长
- 海龙
- 火殃簕
- 花生壳
- 岩茴香
- 栗毛球
- 台湾榕
- 奶浆参
- 盲肠草
- 两头尖
- 野西瓜苗
- 透骨草
- 大泡通皮
- 萹蓄
- 蝉蜕
- 夹竹桃
- 桧叶
- 黄皮果
- 天仙果
- 祁州一枝蒿
- 白马阴茎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木槿根
- 苦地胆
- 过墙风
- 鹿骨
- 豺肉
- 小年药
- 石莲子
- 大沙叶
- 掉毛草
- 见血清
- 黄花小二仙草
- 山羊肝
- 漆树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