泡桐根
《中华本草》:泡桐根
拼音注音
Pào Tónɡ G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泡酮工毛泡酮的根或根皮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ulownia fortunei (Seem.) Hemsl.P.tomentosa (Thunb.)Steud.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ulownia fortunei (Seem.) Hemsl.P.tomentosa (Thunb.)Steud.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1.泡桐,乔木,高达30m。树皮灰褐色,幼枝、叶、叶柄、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黄褐色星状绒毛。叶柄长达12cm;叶片长卵状心脏形,长可达20cm,先端长渐尖或锐尖头,基部心形,全缘。花序狭长几成圆柱形,长约25cm;小聚伞花序有花3-8朵,头年秋天生花蕾,先叶开放;总花梗与花梗近等长;花萼倒圆锥形,长2-2.5cm,5裂达1-3,裂片卵形,果期变为狭三角形;花冠管状漏斗形,白色,内有紫斑,长达10cm,筒直而向上逐渐扩大,上唇较狭,2裂,反卷,下唇3裂,先端均有齿痕状齿或凹头;雄蕊4,二强,隐藏于花冠筒内;子房2室,花柱细长,内弯。蒴果木质,长圆形,长6-10cm,室背2裂。种子多数,扁而有翅。花期2-3月,果期8-9月。
2.毛泡桐 其形态主要特征为:叶全缘或3-5浅裂。花外面通常淡紫色,内面白色,有紫色条纹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2.毛泡桐 其形态主要特征为:叶全缘或3-5浅裂。花外面通常淡紫色,内面白色,有紫色条纹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,长短不等,直径约2cm,表面灰褐色色至棕褐色,粗糙,有明显的皱纹与纵沟,具横裂纹及突起的侧根裂痕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不整齐,皮部棕色或淡棕色,木部宽广,黄白色,显纤维性,有多数孔洞(导管)及放射状纹理。气微、味微苦。
性味
呸微苦;微寒
功能主治
祛风止痛;解毒活血。主风湿势痹;筋骨疼痛;疮疡肿毒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羊肝
- 牛金子
- 黄藤叶
- 苏木蓝
- 牛心果
- 火麻仁
- 滑背草鞋根
- 黄背草苗
- 斩龙草
- 白杨树
- 牛戳口
- 箭杆风
- 蝮蛇
- 单面针
- 贯众
- 海鹞鱼尾刺
- 百部
- 玉叶金花
- 太平莓
- 聚花风铃草
- 茜草藤
- 玉屑
- 黄唇鱼鳃
- 粉苞苣
- 黄荆子
- 蓖麻根
- 豹皮樟
- 蓬莱草
- 楮叶
- 掐不齐
- 吉林乌头
- 矮脚苦蒿
- 小叶买麻藤
- 毒根斑鸠菊
- 黄珠子草
- 鼠妇
- 五托莲
- 胆星
- 狐肠
- 葛上亭长
- 蛇疙瘩
- 铁扇子
- 毛大丁草
- 山麻黄
- 零陵香
- 草果药
- 鸡屎树
- 建兰叶
- 岩七
- 马骝卵
- 海铁树
- 萍蓬草根
- 金鸡尾
- 象皮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灰毛婆婆纳
- 梵天花
- 黄花地锦苗
- 无名木皮
- 锦葵
- 白毛草
- 鹅涎
- 总状绿绒蒿
- 白杨枝
- 车桑仔叶
- 蟾蜍
- 防已
- 黄瓜藤
- 冬青子
- 锦鸡儿
- 柏树果
- 蓝花葱
- 麻根
- 剑叶耳草
- 山柰
- 蔓胡颓子
- 亮叶冬青
- 热痱草
- 桑椹酒
- 沙枣
- 莲子
- 地涩涩
- 黄花夹竹桃
- 山马兰
- 小叶柳
- 土附子
- 四方草
- 草地早熟禾
- 大叶黄杨根
- 黄花菜
- 檰芽
- 南瓜根
- 戟叶石韦
- 楮实
- 野杜仲果
- 砂仁花
- 疣果冷水花
- 柱果木榄叶
- 黄鼠肉
- 朴树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