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肚
《中华本草》:牛肚
拼音注音
Niú Dǔ
别名
牛百叶、牛膍
英文名
Ox tripe, Water Buffalo tripe
出处
出自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胃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.Bubalusbubali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宰牛时,剖腹取出胃,漂洗干交,鲜用或冷藏。
原形态
1.黄牛,体第1.5-2m,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。体格强壮结实,头大额广,鼻阔口大,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,基间皮肤硬而光滑,无毛,称为鼻镜。眼、耳都较大。头上有角1对,左右分开,角之长短、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,中空,内有骨质角髓。四肢匀称,4路,均有蹄甲,其后方2趾不着地,称悬蹄。尾较长,尾端具丛毛,毛色大部分为黄色,无杂毛掺混。2.角较长大面扁,上有很多任务发纹,颈短,腰腹隆凸。四肢较短,蹄较大。皮厚无汗腺,毛粗而短,体前部较密,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。体色大多灰黑色,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其性格温驯,生长较快。食植物性饲料。资源分布:1.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2.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,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。
化学成分
黄牛胃每100g含水分81g,蛋白质14.8g,脂肪3.7g,灰分0.5g;钙22mg,磷84mg,铁0.9mg,硫胺素(thiamine)0.04mg,核黄素(riboflavine)0.20mg,烟酸(nicotinic acid)3.6mg。此外,尚含胃泌素(gastrin),胃蛋白酶(pepsin)等。
药理作用
小牛胃肠粘膜提取物灌胃,对阿司匹林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显着才抑制作用,并能使腺胃组织丙二醛(MDA)含量明显降低,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(GSH-PX)含量显着上升。实验结果表明,胃肠粘膜提取物对急性胃粘膜病变,有预防和促进愈合的作用。牛胃粘膜也可用于提取胃泌素、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稳定因子,它们的药理作用见“猪肚”条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补虚赢;健脾胃。主病后虚赢;气血不足;消渴;风眩;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各家论述
1.《食疗本草》:主消渴,风眩,补五脏,以醋煮食之。2.《本草拾遗》:牛肝和腹内百叶(即重瓣胃)作生,姜、醋食之,主热气,水气,丹毒,解酒劳。3.《日用本草》:和中,益脾胃。4.《本草蒙筌》:健脾胃,免饮积食伤。5.《纲目》:补中益气,解毒,养脾胃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牛肚
拼音注音
Niú Dǔ
别名
牛百叶(《本草拾遗》),牛膍(《纲目》)。
出处
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胃。
性味
①《日用本草》:"味甘,平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补虚,益脾胃。治病后虚羸,气血不足,消渴,风眩。
①《食疗本草》:"主消渴,风眩,补五脏,以醋煮食之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牛肝和腹内百叶(即重瓣胃)作生,姜、醋食之,主热气,水气,丹毒,解酒劳。"
③《日用本草》:"和中,益脾胃。"
④《本草蒙筌》:"健脾胃,免饮积食伤。"
⑤《纲目》:"补中益气,解毒,养脾胃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梨枝叶
- 红皮云杉
- 鹅腿骨
- 三加
- 粤万年青
- 甜橙
- 红土子皮
- 小麦麸
- 水红木花
- 黄蜀葵根
- 紫金血藤
- 两面针
- 臭山羊
- 砂生槐
- 褐带环口螺
- 贯众
- 野牡丹根
- 岩节连
- 白苏子
- 一颗针
- 神黄豆
- 地打果树皮
- 金钗石斛
- 水贯众
- 武靴藤
- 凤仙
- 三角风
- 蛇头细辛
- 金丝桃果实
- 福寿草
- 水皂角子
- 苔垢菜
- 野芭蕉
- 旱莲花
- 海岛苎麻叶
- 海狗油
- 乌龟
- 桃仁
- 斜叶榕叶
- 羊屎条花
- 羊屎果
- 凤丫草
- 圆叶乌头
- 刷把草
- 地红子
- 山马豆根
- 龙须藤
- 槲寄生
- 杠香藤
- 牛伴木
- 芸香草
- 旱柳叶
- 古柯
- 大红菇
- 杭州荠薴
- 咸秋石
- 石吊兰
- 虫实
- 小蜡树
- 红豆树
- 三七叶
- 桦桃树
- 鹗骨
- 狗乳汁
- 槐耳
- 荷莲豆菜
- 商陆叶
- 海南虎皮楠
- 栗树皮
- 海参肠
- 槐米
- 胡颓子叶
- 莴苣
- 夜花藤
- 刺梨根
- 牛藤果
- 小药木
- 昏鸡头
- 毛冬瓜叶
- 柠条
- 子楝树叶
- 桂子
- 野高粱
- 橘根
- 葫芦
- 透明草
- 青海马尾连
- 竹林标
- 六月合
- 山飘儿草
- 见风消
- 驱虫斑鸠菊
- 长毛柃叶
- 秋葡萄茎
- 鸡嗉子叶
- 羊哀
- 峨嵋耳蕨
- 算盘七
- 将军树
- 菊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