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肚
《中华本草》:牛肚
拼音注音
Niú Dǔ
别名
牛百叶、牛膍
英文名
Ox tripe, Water Buffalo tripe
出处
出自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胃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.Bubalusbubali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宰牛时,剖腹取出胃,漂洗干交,鲜用或冷藏。
原形态
1.黄牛,体第1.5-2m,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。体格强壮结实,头大额广,鼻阔口大,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,基间皮肤硬而光滑,无毛,称为鼻镜。眼、耳都较大。头上有角1对,左右分开,角之长短、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,中空,内有骨质角髓。四肢匀称,4路,均有蹄甲,其后方2趾不着地,称悬蹄。尾较长,尾端具丛毛,毛色大部分为黄色,无杂毛掺混。2.角较长大面扁,上有很多任务发纹,颈短,腰腹隆凸。四肢较短,蹄较大。皮厚无汗腺,毛粗而短,体前部较密,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。体色大多灰黑色,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其性格温驯,生长较快。食植物性饲料。资源分布:1.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2.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,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。
化学成分
黄牛胃每100g含水分81g,蛋白质14.8g,脂肪3.7g,灰分0.5g;钙22mg,磷84mg,铁0.9mg,硫胺素(thiamine)0.04mg,核黄素(riboflavine)0.20mg,烟酸(nicotinic acid)3.6mg。此外,尚含胃泌素(gastrin),胃蛋白酶(pepsin)等。
药理作用
小牛胃肠粘膜提取物灌胃,对阿司匹林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显着才抑制作用,并能使腺胃组织丙二醛(MDA)含量明显降低,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(GSH-PX)含量显着上升。实验结果表明,胃肠粘膜提取物对急性胃粘膜病变,有预防和促进愈合的作用。牛胃粘膜也可用于提取胃泌素、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稳定因子,它们的药理作用见“猪肚”条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补虚赢;健脾胃。主病后虚赢;气血不足;消渴;风眩;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各家论述
1.《食疗本草》:主消渴,风眩,补五脏,以醋煮食之。2.《本草拾遗》:牛肝和腹内百叶(即重瓣胃)作生,姜、醋食之,主热气,水气,丹毒,解酒劳。3.《日用本草》:和中,益脾胃。4.《本草蒙筌》:健脾胃,免饮积食伤。5.《纲目》:补中益气,解毒,养脾胃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牛肚
拼音注音
Niú Dǔ
别名
牛百叶(《本草拾遗》),牛膍(《纲目》)。
出处
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胃。
性味
①《日用本草》:"味甘,平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补虚,益脾胃。治病后虚羸,气血不足,消渴,风眩。
①《食疗本草》:"主消渴,风眩,补五脏,以醋煮食之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牛肝和腹内百叶(即重瓣胃)作生,姜、醋食之,主热气,水气,丹毒,解酒劳。"
③《日用本草》:"和中,益脾胃。"
④《本草蒙筌》:"健脾胃,免饮积食伤。"
⑤《纲目》:"补中益气,解毒,养脾胃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叶黄杨叶
- 白花射干
- 四叶草
- 大黄草
- 苦地丁
- 皂角菌
- 大黄
- 少年红
- 山峰西番莲
- 金瓜草
- 山黄豆藤
- 化金丹
- 裂叶心翼果
- 芜菁甘蓝子
- 小鱼仙草
- 鹅
- 杠木
- 玉带根
- 胆木
- 鸡娃草
- 土牛膝
- 杉松
- 南岭黄檀
- 聚藻
- 赛北紫堇
- 止咳菊
- 啄木鸟
- 酸不溜根
- 蜈蚣兰
- 鸭肫衣
- 大瓦韦
- 金刚藤
- 铁苋菜
- 甘遂
- 竹节树
- 白牛胆根
- 香石藤
- 皂荚
- 红花龙胆
- 紫云菜
- 鹰不泊薳
- 地蚕
- 鸡爪参
- 十字苔草
- 爆仗竹
- 花叶狗牙七
- 小龙胆草
- 对叶散花
- 苦天茄叶
- 乳腐
- 牛筋刺寄生
- 鸡爪七
- 尾叶山柑
- 牛肉
- 桂花枝
- 蘽根
- 活血丹
- 牡荆茎
- 朱砂莲
- 白芥子
- 烟锅草
- 铺地黍
- 大红青菜
- 鸡子壳
- 丁萝卜
- 慈姑叶
- 山油柑叶
- 桑螵蛸
- 小倒钩藤
- 大花活血丹
- 黄秋葵叶
- 毛葡萄叶
- 金背枇杷
- 钩栲
- 过岗龙
- 莲座叶通泉草
- 小叶眼树莲
- 羊肺
- 老虎须
- 瓜子金
- 土黄芩
- 黄花香
- 猕猴肉
- 酒药花
- 罗锅底
- 环维黄杨星D
- 珠芽蓼
- 向日葵叶
- 甘蕉根
- 雁肪
- 半枫荷根
- 葛根
- 清明菜
- 百舌鸟
- 硬九子连环草
- 白皮柯
- 海蜇皮
- 金钗
- 鹧鸪血
- 五叶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