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贤菜
《中华本草》:普贤菜
拼音注音
Pǔ Xián Cài
别名
石格菜、丘乳巴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大叶碎米荠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damine macrophylla Willd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集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大叶碎米荠 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根茎细长而粗壮,匍匐延伸,密被纤维状的须根。茎较粗壮,圆柱形,直立,有时基部倾卧,单一或上部分枝,表面有沟棱。奇数羽状复叶,基生叶有长柄,通常由于早期枯落而不存在;茎生叶通常4-5枚,具叶柄,柄长2.5-5cm,小叶4-5对,顶生小叶和侧生小叶均为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4-9cm,宽1-2.5cm,先端钝或短渐尖,边缘有锯齿,顶生小叶基部楔形,无小叶柄,侧生小叶基部两边稍不等,生于最上的1对小叶基部下延,小叶上面少毛,下面散生柔毛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多数;萼片4,外轮萼片淡红色,内轮萼片绿色,基部呈囊状;花瓣4,淡紫色或紫红色,少为白色,倒卵形,长9-14mm,向基部渐狭成爪;雄蕊6,4长2短,长雄蕊长7-9mm,短雄蕊长6mm;雌蕊1,子房柱状,花柱短,柱头微凹。长角果稍扁平,长3.5-4.5cm;果瓣平坦,无毛,有时带紫色,宿存花柱很短,柱头稍扩大。种子椭圆形,褐色,不具边缘。花、果期5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600-4200m之间。的山坡灌木林下、沟边、石隙、高山草坡潮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细长,其上可见须状根。茎圆柱形,具纵棱,直径约0.5cm,表面绿色或枯绿色。奇数羽状复叶多皱缩,小叶4-5对,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锯齿,主脉明显,黄绿色或棕绿色;无小叶柄。质脆易破碎。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果序,具长角果,紫棕色或棕色。气清香,味淡。
性味
甘;淡;平
功能主治
健脾利水消肿;凉血止血。主脾虚;水肿;小便不利;白带崩漏;尿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炖肉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普贤菜
别名
大叶碎米荠、丘乳巴、石格菜
来源
十字花科普贤菜Cardamine macrophylla Willd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消肿,补虚。主治虚劳内伤,头晕,体倦乏力,红崩,白带等症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水煎服或炖肉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蒟蒻薯叶
- 猕猴桃根
- 长梗千里光
- 玉米油
- 澜江百合
- 川楝子
- 泥鳅
- 蔛草
- 荡皮参
- 雷公藤
- 大伸筋草
- 堇宝莲叶
- 麻鱼骨
- 毛叶木通
- 大管
- 猩猩木
- 亮叶冬青
- 苦草
- 云南莲座蕨
- 广西狗牙花
- 牯牛卵囊
- 柑
- 大叶云实
- 广西花点草根
- 大乌爪金龙
- 杠木
- 桂竹糖芥
- 星毛羊奶子
- 多蒴曲尾藓
- 桂花
- 干冬菜
- 秃鹫
- 柑核
- 干漆
- 多花八角莲
- 岗边菊
- 独花兰
- 杠香藤
- 果上叶
- 枸杞叶
- 柑叶
- 岗梅叶
- 广玉兰
- 暴马子
- 多花景天三七
- 多花猕猴桃茎叶
- 桂花子
- 感应草
- 桂树根
- 栝楼子
- 广豆根
- 广防己
- 桂花枝
- 枸骨叶
- 橄榄根
- 大唇香科科
- 干蕨鸡
- 广香藤
- 枸骨根
- 广西十大功劳
- 杠板归
- 多花猕猴桃
- 桂木根
- 干贝
- 栝楼
- 干蟾
- 多花猕猴桃根
- 橄榄核
- 广东土牛膝
- 大半边旗
- 榠樝
- 丁公藤
- 拐芹
- 橄榄露
- 枸骨树皮
- 柑皮
- 大叶狼豆柴叶
- 枸骨子
- 大九节铃
- 搬倒甑
- 大乌泡
- 桂竹香
- 挂兰
- 广藤根
- 大一枝箭
- 金丝桃果实
- 枸橘叶
- 广西莲座蕨
- 大人血七
- 桂花跌打
- 桂叶素馨
- 桄榔子
- 桂子
- 大叶花椒茎叶
- 大团囊虫草
- 大叶楠
- 广枣
- 梗花雀梅藤
- 滚龙草
- 狗乳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