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贤菜
《中华本草》:普贤菜
拼音注音
Pǔ Xián Cài
别名
石格菜、丘乳巴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大叶碎米荠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damine macrophylla Willd.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集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damine macrophylla Willd.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集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大叶碎米荠 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根茎细长而粗壮,匍匐延伸,密被纤维状的须根。茎较粗壮,圆柱形,直立,有时基部倾卧,单一或上部分枝,表面有沟棱。奇数羽状复叶,基生叶有长柄,通常由于早期枯落而不存在;茎生叶通常4-5枚,具叶柄,柄长2.5-5cm,小叶4-5对,顶生小叶和侧生小叶均为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4-9cm,宽1-2.5cm,先端钝或短渐尖,边缘有锯齿,顶生小叶基部楔形,无小叶柄,侧生小叶基部两边稍不等,生于最上的1对小叶基部下延,小叶上面少毛,下面散生柔毛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多数;萼片4,外轮萼片淡红色,内轮萼片绿色,基部呈囊状;花瓣4,淡紫色或紫红色,少为白色,倒卵形,长9-14mm,向基部渐狭成爪;雄蕊6,4长2短,长雄蕊长7-9mm,短雄蕊长6mm;雌蕊1,子房柱状,花柱短,柱头微凹。长角果稍扁平,长3.5-4.5cm;果瓣平坦,无毛,有时带紫色,宿存花柱很短,柱头稍扩大。种子椭圆形,褐色,不具边缘。花、果期5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600-4200m之间。的山坡灌木林下、沟边、石隙、高山草坡潮湿处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细长,其上可见须状根。茎圆柱形,具纵棱,直径约0.5cm,表面绿色或枯绿色。奇数羽状复叶多皱缩,小叶4-5对,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锯齿,主脉明显,黄绿色或棕绿色;无小叶柄。质脆易破碎。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果序,具长角果,紫棕色或棕色。气清香,味淡。
性味
甘;淡;平
功能主治
健脾利水消肿;凉血止血。主脾虚;水肿;小便不利;白带崩漏;尿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炖肉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普贤菜
别名
大叶碎米荠、丘乳巴、石格菜
来源
十字花科普贤菜Cardamine macrophylla Willd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消肿,补虚。主治虚劳内伤,头晕,体倦乏力,红崩,白带等症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水煎服或炖肉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九龙根
- 黑阳参
- 老蛇头
- 鸡桑根
- 青海鸢尾子
- 大种半边莲
- 山狸子骨
- 蝴蝶藤
- 海萝
- 米仔兰
- 苏木蓝
- 矮脚苦蒿
- 毛叶小寒药
- 枳椇
- 九头青
- 芹花
- 剪夏罗
- 硬骨凌霄
- 金丝梅
- 豹子眼睛果
- 山薄荷
- 落霜红
- 心叶虎耳草
- 马来蒲桃
- 柱果木榄叶
- 牛心果
- 獭肝
- 贯众
- 泽兰
- 园金柑
- 小毛香
- 黄麻子
- 马齿
- 峨山草乌
- 黄龙藤
- 地蜂子
- 山樱桃
- 西瓜
- 榕树果
- 山鸡腿
- 槟榔
- 岗梅
- 华南紫萁
- 油渣果根
- 石莽草
- 小构树汁
- 火秧竻蕊
- 天文草
- 慈竹茹
- 牛目椒
- 天山堇菜
- 阴香根
- 乌蛇
- 铃茵陈
- 滨旋花
- 三棱草
- 红花苗
- 羊蹄甲
- 羽叶三七
- 木瓜枝
- 蓝锡莎菊
- 路旁菊
- 蜈蚣藤
- 川山橙果
- 桃儿七果
- 詹糖香
- 粗榧根
- 叉分蓼
- 粗皮蛙
- 黑果拨毒散
- 大头茶
- 活血连
- 宝盖草
- 麻楝
- 老蜗生
- 柳根
- 冬瓜皮
- 黄皮血藤
- 石芥菜
- 鲤鱼目
- 刺五加
- 黄瓦韦
- 白蒿
- 孜然
- 苎麻
- 黄缅桂果
- 假耧斗菜
- 楤木叶
- 铁落
- 冰糖草
- 鸡脚刺
- 白芥子
- 通骨消茎叶
- 葱实
- 五蕊寄生
- 水蛇
- 三叶莲
- 合萌
- 蘡薁
- 毛叶石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