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刺
《*辞典》:金刚刺
拼音注音
Jīn Gānɡ Cì
别名
金刚藤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短梗菝葜的根茎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短梗菝葜,又名:黑刺菝葜。
攀援状木质藤本。根茎块状,褐色。枝绿色,具黑褐色的扁刺.叶互生,卵状长椭圆形,长5~10厘米,宽3~7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微心形,全缘;叶柄长7~12毫米,中部以上着生卷须。花雌雄异株,伞形花序腋生;总花梗短于叶柄;花白色或绿白色,花被片4。浆果近球形,黑色,含种子3枚。花期5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低山灌丛或山谷沟岸。分布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《陕西中草药》:"味苦辛,性平。"
功能主治
《陕西中草药》:"除风湿,活血,解毒,镇惊息风,抗癌。治风湿腰腿痛,小儿惊风,肠炎,疮疖,瘰疬,癌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(大剂可用至一两);或浸酒。外用:研粉、磨汁调敷或煎水洗。
复方
治颈淋巴结核:金刚刺一至二两,炖猪肉吃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备注
本植物的根茎,在陕西地区亦作威灵仙入药。参见"威灵仙"条。
同属植物粉菝葜的根茎,在陕西地区亦作金刚刺入药。参见"金刚藤头"条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子菜
- 一匹草
- 秀丽野海棠
- 箭叶蓼
- 米油
- 腊梅
- 鲤鱼皮
- 扁樱桃
- 蜗牛壳
- 绵三七
- 大避债蛾
- 刺楸茎
- 粘毛黄花菍
- 蜂窝草
- 球兰
- 矮杨梅皮
- 胃友果
- 睡菜根
- 阿尔泰瑞香
- 地骷髅
- 黄泡子
- 广石豆兰
- 紫玉盘
- 狮子七
- 锈钉子
- 林背子
- 百灵草
- 蜘蛛果茎叶
- 蜗牛
- 岩椒草
- 华东瓶蕨
- 岩藿香
- 九龙盘
- 炮仗花
- 阿尔泰扭藿香
- 灰钉
- 过路惊
- 美人蕉根
- 五除叶
- 鳢鱼
- 水香柴
- 紫啸鸫
- 旱冬瓜
- 老枪谷根
- 香叶树
- 酪
- 牛血
- 竹叶椒叶
- 艾虎
- 竹卷心
- 南枳椇
- 左黑果
- 山玉兰
- 勒马回
- 无花果
- 龙齿
- 止咳草
- 大草蔻
- 乌脚枪
- 滑叶跌打
- 海螺厣
- 金刚刺
- 枫香树根
- 檵花
- 律草
- 羊角扭
- 仙顶梨
- 秋海棠果
- 白勒
- 冰凉花
- 带叶报春花
- 松叶防风花
- 土大香
- 鹿衔草
- 野胡萝卜根
- 大茶药根
- 咸秋石
- 粳谷奴
- 红毛叶马蹄香
- 东廧子
- 蓼子草
- 血叶兰
- 光板猫叶草
- 狭叶香茶菜
- 沙冬青
- 豚卵
- 马牙半支
- 野烟叶
- 金刚藤
- 黄接骨丹
- 南天竹梗
- 鮠鱼
- 韭根
- 柄果槲寄生
- 雷丸
- 灵砂
- 鸮
- 淡味当药
- 漏斗瓶蕨
- 龙脷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