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盏菊根
《中华本草》:金盏菊根
拼音注音
Jīn Zhǎn Jú G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金盏菊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endula officinalis L.采收和储藏:夏季开花期采挖。割去地上部分,烘干或置通风处干燥。赤可鲜用。
原形态
金盏菊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,高30-60cm,全株有短毛。茎直立,有纵棱,上部有分枝。单叶互生;下部叶匙形,全缘;上部叶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倒卵形,长5-9cm,宽1-2cm,先端钝或尖,基部略带心脏形,稍抱茎,边缘全缘或具稀疏的细齿。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,直径2.5-5cm,有梗;总苞具苞片1-2层,苞片线形,先端渐尖,边缘膜质;舌状花黄色或橘黄色,雌性,1-2层,孕育,舌片全缘或先端3齿裂;管关花两性,不孕育,裂片5,花柱不裂。瘦果较苞片长,向内钩曲,背部具鳞片状横褶绉,两侧具窄翼;无冠毛。花期4-7月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根茎粗短,顶端有多数数茎基及叶柄残痕,质稍硬。根茎簇生多数细根,表面棕褐色,有纵皱纹,质较柔韧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
化学成分
根含有:金盏菊甙(caIenduloside)A、BC、D、E、F、G、H、半日花三醇(heliantriol)B0、B1、B2、A(l-Ⅳ),马尼拉二醇(manilladiol),龙吉甙元(longispinogenin),齐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,齐墩果酸-3-O-β-D-葡萄糖甙(oleanolic acid-3-O-β-D-glucoside),齐墩果酸-3-O-β-D-[半乳糖基(1→4)]葡萄糖甙loleanolic acid-3-O-β-D-[galactosyl(1→4)]glucoside],齐墩果酸-3-O-β-D[半乳糖基-半乳糖基(1→4)]葡萄糖甙
性味
味微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活血散瘀;行气止痛。主症瘕;疝气;胃寒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,鲜品可用至12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冻绿刺
- 毛梾枝叶
- 龙角
- 牛血
- 鸡(土从)
- 马尾连
- 苍耳根
- 鸭儿芹果
- 麂肉
- 山货榔
- 硬质早熟禾
- 糖茶藨
- 樟梨
- 杉蔓石松
- 排草香
- 楮茎
- 木瓜核
- 滇池海棠
- 山小橘
- 烧伤藤
- 毛千屈菜
- 水葱
- 白前
- 牛角瓜
- 南瓜蒂
- 毛脉柳叶菜
- 狼尾草根
- 白花菜子
- 细花丁香蓼
- 过江龙子
- 土黄芩
- 矩叶大青
- 油柑木皮
- 高山金挖耳
- 海鳗
- 细枝柃
- 千日红
- 落花生枝叶
- 翠雀花
- 牛胆参
- 泡花树
- 兰香草
- 细叶十大功劳
- 锡生藤
- 泡桐根
- 双股箭
- 莳萝子
- 野木鱼
- 黄蜀葵
- 盾叶莓
- 姜三七
- 沙茴香
- 大苞寄生
- 吉笼草
- 僵蚕
- 蒙自水芹
- 黄荆叶
- 烟管蓟
- 小芸木
- 桑根
- 海鲶
- 华南毛蕨
- 垂花香薷
- 光枝勾儿茶
- 白云瓜叶
- 贝齿
- 工布乌头
- 美味牛肝
- 土荆皮
- 秃房茶子
- 雨韭
- 狼肉
- 漆大姑根
- 杨梅根
- 雉肝
- 海蜇皮
- 水鳖
- 黄瓜仁草
- 藏丁香
- 宝盖草
- 构皮麻
- 柳叶菜根
- 大叶鸡菊花
- 牛角(角思)
- 黄龙藤叶
- 青竹标根
- 黄竹参
- 杯苋
- 大叶地耳根
- 水蛇皮
- 花鱼
- 滨旋花
- 秘鲁香胶
- 迎春花叶
- 藤檀
- 藤麻
- 田旋花
- 九头青
- 喜树叶
- 倒赤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