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水芋
《中华本草》:红水芋
拼音注音
Hónɡ Shuǐ Yù
别名
红半夏、石芋头、独角芋、红芋头、珍珠莫玉散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五彩芋的块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adium bicolor(Ait.)Vent.[Arum bicolor Ait.]采收和储藏:9月采收,挖起块茎,去除须根和地上部分,鲜用或在通风处干燥数日后沙藏。
原形态
五彩芋,多年生草本。块茎扁球形。花葶和叶柄基出;叶柄光滑,长15-25cm,上部被白粉;叶片盾状着生,表面满布各色透明或不透明斑点,背面粉绿色,戟状卵形至卵状三角形,先端骤狭具凸尖,后裂片长约为前裂片的1/2,长圆状卵形,钝,1/3-1/5联合,弯缺深,尖或纯。花序柄短千叶柄,长10-13cm;佛焰苞管部卵圆形,长3cm,外面绿色,内面绿白色,基部常青紫色;檐部长约5cm,凸尖,白色;肉穗花序;雌花序几与雄花序相等,长约1.5cm;雄花序纺锤形,长3cm,中部粗7mm,向两头渐狭;雌花序圆锥形或椭圆形,花多密集;不育雄花序近圆锥形。花单性,无花被;雄花为倒圆锥状的合生雄蕊柱,近六角形;不育雄花假雄蕊合生成倒金字塔形;雌花仅具雌蕊,子房近2室,无花柱。浆果白色;种子多数。花期4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:喜高温湿润气候,喜半荫及通风良好的环境,不耐寒。宜选择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。[br]栽培技术:用块茎繁殖法。春季,将块茎按行株距60cm ×30cm 开穴栽种,上覆细土4-5cm。[br]田间管理:出苗后定期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,生长期中耕除草3-4次,结合中耕除草,施复合肥2-3次。
生境分布
我国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云南等地有栽培。原产热带美洲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温;有毒
功能主治
祛风燥湿;散瘀止痛;解毒消肿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肿痛;胃痛;牙痛;痄腮;痈疮疖肿;湿疹;全身瘙痒;蛇咬伤;虫咬伤;刀枪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捣汁搽;或研末酒调敷。
注意
孕妇禁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水芋
拼音注音
Hónɡ Shuǐ Yù
别名
石芋头、独角芋、红芋头、红半夏、五彩芋
来源
天南星科花叶芋属植物花叶芋Caladium bicolor (Ait.) Vent.,以块茎入药。春秋采挖,洗净,用石灰水泡至无麻味后,漂净,切片,晒干,方可内服。鲜品只作外用,不可内服。
性味
苦、辛,温。有毒。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,散瘀止痛,接骨,止血。用于风湿疼痛,跌打肿痛,胃痛;外用治无名肿毒,腮腺炎,痈、疮、疖、蛇咬伤;癣、湿疹,全身瘙痒;牙痛;刀枪伤。
用法用量
干品1~2钱,水煎服(长时间煎煮)。
治无名肿毒,腮腺炎,痈、疮、疖、蛇咬伤,用鲜品捣烂敷或取生粉酒调敷;
治癣、湿疹,全身瘙痒,用鲜品适量,浸酒浸外搽;
治牙痛,用鲜品小粒塞入牙洞;
治刀枪伤,鲜品捣汁外搽。
注意
将净红水芋用石灰水泡至无麻味后,漂净,切片,晒干,方可内服。鲜品只作外用,不可内服。
备注
(1)本品有毒,[b]中毒症状[/b]为喉舌麻痹,可用生姜汁或姜汤解。
(2)参考[b]半夏[/b]方法炮制后,亦有化痰止咳之效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笋
- 红杉皮
- 虎尾草
- 三丫苦叶
- 寒莓叶
- 过塘蛇
- 水蓼
- 败酱
- 石羊菜
- 羚羊角
- 罗汉果根
- 腊梅
- 牛奶浆根
- 戟叶石韦
- 玉兰花
- 石楠
- 沙地柏
- 西瓜根叶
- 黑葡萄液汁
- 红瑞木
- 狗尾草子
- 青箭杆草
- 双花堇菜
- 蓝茶
- 白花映山红
- 鳞始蕨
- 木香花
- 水芹
- 芡实
- 谷皮树
- 岗梅根
- 小叶柳
- 金樱子
- 牛筋果
- 缩砂蜜
- 簝叶竹根
- 玉簪
- 肺心草
- 沙枣胶
- 血叶兰
- 荃皮
- 鸡脑
- 野核桃油
- 萆薢
- 小麦
- 拐枣七
- 半边旗
- 红花鹅掌柴
- 轮叶铃子香
- 华南舌蕨
- 东紫堇
- 花脸细辛
- 朱砂草
- 紫萁贯众
- 百草霜
- 红吹风
- 台蘑
- 全缘凤尾蕨
- 合树菌
- 黑蒿
- 土良姜
- 甲香
- 红景天
- 山白果
- 羊肺
- 蠵龟血
- 针刺铁仔
- 刺菠
- 四叶七
- 多花筋骨草
- 老牛揣
- 大驳骨丹
- 水流豆
- 宽卵叶山蚂蝗
- 莎草
- 奇林翠雀
- 树三角枫
- 杜鹃兰
- 绵枣儿
- 天韭
- 多头风轮菜
- 土八角
- 西伯利亚蓼
- 血散薯
- 显脉香茶菜
- 綟木
- 落地生根
- 泡桐树皮
- 青海鸢尾子
- 浙皖粗筒苣苔
- 鸡骨柴
- 三棱
- 湖北麦冬
- 鳖卵
- 雅红隆
- 水棘针
- 西南金刚藤
- 水茴香
- 虎尾轮根
- 黄总花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