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毛婆婆纳
《中华本草》:灰毛婆婆纳
拼音注音
Huī Máo Pó Pó Nà
别名
青地蚕子
英文名
Greyhairy Speedwell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灰毛婆婆纳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onica cana Wall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灰毛婆婆纳 多年生草本,高15-30cm。全株被柔毛。根状茎长而斜走。茎直立,不分枝。叶对生,通常有2对靠近茎顶端;下部的叶柄长1-1.5cm,上部的叶柄较短;叶片薄纸质;卵形至卵圆形,长1.5-4cm,宽1.5-3cm,先端钝,少急尖,基部圆,边缘具粗锯齿,两面疏被灰白色柔毛。总状花序通常2支,侧生于茎顶叶腋,长3-10cm,花疏;总花梗长1-2cm;苞片宽条形;花萼4深裂,裂片圆形;花冠白色,直径约1.2cm,4深裂,裂片卵圆形;雄蕊2;柱长5-6mm。蒴果扁平,三角状扇形,长5-6mm,宽9-10mm,基部近平截形或成大于120°的角,上缘疏生腺睫毛。花期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-3500m的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西藏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疮痈肿毒;带状疱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苦、性寒。有清热解毒的功能。用于飞蛇丹(即带状疮疹)、疮痈肿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尾泡
- 灰树花
- 绵马贯众
- 半春莲
- 柱果木榄叶
- 龙牙草根
- 啤酒酵母
- 独花兰
- 青骨藤
- 贝母兰
- 马骨节
- 五香血藤
- 蘘荷子
- 鸡冠花
- 米面蓊叶
- 贯众
- 滇列当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鸭胆
- 牛心果
- 醋栗
- 矮脚苦蒿
- 密纹薄芝
- 香根芹根
- 胆星
- 佛葵
- 鬼毛针
- 猫油
- 苍耳囊虫
- 岩豆
- 莲座革菌
- 黑阳参
- 白子菜
- 龙骨风
- 天脚板根
- 米油
- 石胆草
- 金冠鳞毛蕨
- 四楞蒿
- 黑及草
- 鸭跖草
- 狗心
- 獭肝
- 苏木蓝
- 马尾伸筋
- 瑞苓草
- 石花菜
- 贯众叶溪边蕨
- 牛奶浆根
- 沙蓬
- 地瓜果
- 丽春花
- 海铁树
- 广金钱草
- 家独行菜
- 灵砂
- 虎杖
- 独蕨萁
- 蜀葵苗
- 满山红
- 黄瓜
- 鹬肉
- 小蒜
- 漏斗菜
- 乱草
- 琼枝
- 扁豆花
- 牙疳药
- 薄荷
- 弓果藤
- 水栀根
- 拟囊果芹
- 蓝锭果
- 银箔
- 红莲子草
- 鮹鱼
- 瑞香叶
- 石蛇
- 狐胆
- 龙须眼子菜
- 西红花
- 地下明珠
- 穗花杉种子
- 粉团花根
- 猪蹄
- 黄杞皮
- 白背叶根
- 苦荞头
- 盐匏藤果
- 苍蝇草
- 蚯疽草
- 大飞扬草
- 盾果草
- 白背青荚叶
- 槐耳
- 小叶眼树莲
- 冻绿叶
- 通天草
- 华南紫萁
- 马鞭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