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毛婆婆纳
《中华本草》:灰毛婆婆纳
拼音注音
Huī Máo Pó Pó Nà
别名
青地蚕子
英文名
Greyhairy Speedwell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灰毛婆婆纳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onica cana Wall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灰毛婆婆纳 多年生草本,高15-30cm。全株被柔毛。根状茎长而斜走。茎直立,不分枝。叶对生,通常有2对靠近茎顶端;下部的叶柄长1-1.5cm,上部的叶柄较短;叶片薄纸质;卵形至卵圆形,长1.5-4cm,宽1.5-3cm,先端钝,少急尖,基部圆,边缘具粗锯齿,两面疏被灰白色柔毛。总状花序通常2支,侧生于茎顶叶腋,长3-10cm,花疏;总花梗长1-2cm;苞片宽条形;花萼4深裂,裂片圆形;花冠白色,直径约1.2cm,4深裂,裂片卵圆形;雄蕊2;柱长5-6mm。蒴果扁平,三角状扇形,长5-6mm,宽9-10mm,基部近平截形或成大于120°的角,上缘疏生腺睫毛。花期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-3500m的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西藏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疮痈肿毒;带状疱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苦、性寒。有清热解毒的功能。用于飞蛇丹(即带状疮疹)、疮痈肿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藿香
- 山蟹
- 山马兰
- 火炭母草根
- 红头草
- 红毛毡
- 水冬瓜花
- 水田碎米荠
- 山飘儿草
- 山马鞭草
- 山黄麻
- 搜山黄
- 河豚
- 省沽油根
- 海州骨碎补
- 水底龙
- 石榴根皮
- 海蟹壳
- 湖北楤木
- 散血飞
- 神香草
- 牛乳
- 海狗肾
- 水松
- 水珍珠菜
- 穗花杉叶
- 肾炎草
- 色赤杨
- 树甘草
- 海牛
- 水杨梅
- 干檀香
- 山莴笋
- 杓儿菜
- 树茭瓜
- 水杨柳
- 禾秆蹄盖蕨
- 山香圆
- 红绿草
- 滑石粉
- 扇蕨
- 桑枝
- 山菅兰
- 山蜘蛛
- 山螃蟹
- 水苦荬果实
- 核桃叶
- 桑白皮
- 海南地不容
- 胡颓子根
- 红接骨草
- 山荔枝果
- 山莨菪
- 水牛尾
- 山韭菜
- 山黄豆藤
- 山黄麻叶
- 桫拉木
- 梭子蟹
- 山苦菜
- 水杨根
- 海蕴
- 蓝猪耳
- 水杨木白皮
- 山里红
- 杉木
- 手掌参
- 杉木节
- 猴接骨草
- 山油麻
- 湖北贝母
- 红丹参
- 猴樟果
- 对叶草
- 莲衣
- 山货榔
- 松蒿
- 黑三棱
- 野苦梨根
- 女儿茶
- 多刺绿绒蒿
- 昙花
- 了哥王子
- 鲨鱼胎
- 冬葵子
- 草香附
- 枫寄生
- 野山楂
- 番石榴
- 大铜钱菜
- 草灵仙
- 柠檬
- 南瓜须
- 奶浆木
- 赛莨菪
- 酸角
- 酸叶胶藤
- 酸果藤
- 芋梗
- 顶果膜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