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扁藤
《中华本草》:红扁藤
拼音注音
Hónɡ Biǎn Ténɡ
别名
背带藤。
英文名
root of Chung Grape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闽赣葡萄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tis chungii Metcalf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根及茎均切段或片,叶切碎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闽赣葡萄 木质藤本。小枝无毛或被锈色短毛,后变无毛;卷须长5-10cm。单叶互生;叶柄粗壮,长1.5-4cm,无毛;叶片纸质或薄革质,形状变化较大,三角状卵形、宽卵形或披针形,长3.4-11.5cm,宽2.6-6.8cm,先端短渐尖或渐尖,基部通常截形,有时为截状浅心形,稀为浅心形,边缘有小牙齿,两面无毛或很快变无毛,常被白粉;侧脉3-4对,细脉隆起,形成明显的脉网。圆锥花序与叶对生,长4-9cm,初被锈色蛛丝状毛,后变无毛;花萼盘状;花瓣5,先端粘合,基部分离,开花后整个呈帽状脱落;雄蕊5;子房基部与花盘合生。浆果球形,直径约6m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丛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其化学成分有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,阻碍血凝。
性味
甘;涩;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消肿拔毒。主疮痈疖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株:味甘、涩、性平。有消肿拔毒的功能。用于疮痈疖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扁藤
别名
背带藤
来源
葡萄科红扁藤Vitis chungii Metc.,以全株入药。
生境分布
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。
性味
甘、涩,平。
功能主治
消肿拔毒。治疮痈疖肿。
用法用量
3~5钱,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树叶
- 红半边莲
- 红橡木子
- 剪刀股
- 乔木五加
- 云香草
- 水棘针
- 大苞寄生
- 葛根
- 浆水
- 撑篙竹
- 继木[檵木]
- 大树皮
- 凉伞盖珍珠
- 珍珠莲根
- 景天花
- 苦荞头
- 柳叶菜
- 老鸦柿
- 乌骨鸡
- 脉耳草
- 芒果核
- 软枣子
- 星毛蕨
- 火焰子
- 鄂豆根
- 复叶葡萄叶
- 藏茄
- 鸡根
- 大巢菜
- 赤瓟
- 鬼毛针
- 金线鱼
- 吹风藤
- 猪屎豆
- 紫金莲
- 篱天剑
- 大草乌
- 山莨菪
- 毒箭羊角拗
- 臭梧桐
- 黑腺珍珠菜
- 火殃簕
- 刺鸭脚木
- 白藤
- 水毛射
- 栗树根
- 大叶千里光
- 宽筋藤
- 鸱头
- 小酒瓶花
- 交剪草
- 茄子根
- 花蕊石
- 过山龙
- 蛤蜊
- 黑果
- 野靛青
- 鸡筋参
- 参条
- 碎骨仔树
- 钓樟根皮
- 土牛膝
- 小牛肋巴
- 金丝梅
- 地锦草
- 厚叶沿阶草
- 血桐
- 白车轴草
- 凹头苋
- 大将军
- 飞天蠄蟧
- 小草
- 榆树
- 豆腐渣果
- 秋子梨
- 蝌蚪
- 小石仙桃
- 黄水枝
- 假鹰爪根
- 董棕粉
- 半把伞
- 齐墩果
- 铃茵陈
- 红瑞木
- 赤甲红
- 九节菖蒲
- 三白草
- 喉咙草
- 南蛇藤果
- 苦白蹄
- 海龟
- 羊蹄甲
- 观音茶
- 华罂粟
- 墨汁鬼伞
- 水皂角子
- 倒地铃
- 石彭子
- 小黄鼠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