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葱
《*辞典》:胡葱
拼音注音
Hú Cōnɡ
别名
冻葱(《唐本草》),葫葱(《孙真人食忌》),冬葱(《蜀本草》),回回葱(《饮膳正要》),蒜葱(《纲目》),分葱、科葱(《中国蔬菜栽培学》)。
出处
《唐本草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胡葱的鳞茎。3~5月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宿根草本。鳞茎细长,纺锤形或圆形,外被赤褐或铜赤色鳞茎皮。冬季生叶,夏季枯萎,叶圆筒形.细长,长可达30余厘米,先端尖,绿色,柔软。花茎中空,伞形花序顶生,总苞片膜质;花被6片;雄蕊6;子房上位,鲜有结果。蒴果。种子黑色。花期3~4月。
生境分布
我国中部、南部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球茎的外层膜质鳞被中含槲皮醇、绣线菊甙、槲皮素-3,4’-二葡萄糖甙和槲皮素-7,4’-二葡萄糖甙,其总含量为20%,愈向球茎中心,黄酮类含量愈少(中心约为1%)。根不含黄酮类。新鲜时中含绣线菊甙与槲皮素-3,4′-二葡萄糖甙,总含量约1%。
性味
辛,温。
①《开宝本草》:"味辛。"
②《纲目》:"辛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温中,下气。治水肿、胀满、肿毒。
①《食疗本草》:"主消谷能食,利五脏不足气。"
②《蜀本草》:"疗肿毒。"
③《开宝本草》:"温中消谷,下气杀虫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者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注意
①《食疗本草》:"久服之,令人多忘,根发痼疾。又患胡臭、匿齿人不可食,转极甚。亦伤绝血脉气,多食损神,此是熏物耳。"
②《开宝本草》:"损目明。"
复方
治卒身面浮肿,腹胀,小便不利,喘息稍急:赤小豆一升,胡葱十茎(细切),消石一两。以水五升,并葱同煮,令豆熟,候水干,于砂盆中入消石,研如膏。每日空腹.以暖酒调下半匙。(《圣惠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草乌叶
- 蜂糖罐
- 骆驼脂
- 台湾榕
- 茅草叶
- 藤梨根
- 豪猪肉
- 大叶蒟
- 龟甲胶
- 刘寄奴
- 豪猪肚
- 羊七莲
- 玳瑁肉
- 异木患
- 土半夏
- 接骨草
- 满树星
- 蝼蛄虾
- 西南毛莨
- 碎米柴
- 草本三角枫
- 胆星
- 奶浆参
- 雁肪
- 支柱蓼
- 黄龙须
- 海虾壳
- 红楤木
- 见血清
- 回心草
- 青酒缸
- 灯台莲
- 蠘
- 铁罗汉
- 节节草
- 风箱树
- 地灵根
- 胡莲
- 枫寄生
- 铁栏杆
- 过岗龙
- 长叶水麻
- 蛇疙瘩
- 独蕨箕
- 茖葱
- 火炭母
- 红酸七
- 山刺柏
- 狐狸尾
- 苹果皮
- 笔罗子
- 南丹参
- 小棕包
- 含羞草根
- 铁草鞋
- 宽叶杜香
- 大叶胡枝子
- 天罗水
- 木香
- 狭叶败酱
- 独脚金
- 枪刀药
- 米饭花果
- 红萆薢
- 大叶菜
- 大叶黄杨
- 当归
- 木通七叶莲
- 土碎补
- 祁连山圆柏
- 土黄连
- 大叶沿阶草
- 四棱通
- 黄水藨叶
- 土香薷
- 雪胆
- 水芋
- 大羽铁角蕨
- 蜀葵
- 小棕皮头
- 鲨鱼翅
- 地柏
- 柴胡叶链荚豆
- 黄栌
- 柳花
- 大叶香荠菜
- 强壮莲座蕨
- 七里明
- 田野卷耳
- 肾子藤
- 地星
- 裸茎千里光
- 咳喘木
- 粗榧根
- 毛叶黄药
- 灵香蒿
- 海仙人掌
- 天青地白
- 柠条子
- 兴安独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