柿霜
《中华本草》:柿霜
拼音注音
Shì Shuānɡ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制成“柿饼”时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ospyros kaki Thunb.
原形态
落叶大乔木,高达14m。树皮深灰色至灰黑色,长方块状开裂;枝开展,有深棕色皮孔,嫩枝有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8-20mm;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,长5-18cm,宽2.8-9cm,先端渐尖或钝,基部阔楔形,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主脉生柔毛,下面淡绿色,有短柔毛,沿脉密被褐色绒毛。花杂性,雄花成聚伞花序,雌花单生叶腋;总花梗长约5mm,有微小苞片;花萼下部短筒状,4裂,内面有毛;花冠黄白色,钟形,4裂;雄蕊在雄花中16枚,在两性花中8-16枚,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;子房上位,8室,花柱自基部分离。浆果形状种种,多为卵圆球形,直径3.5-8cm,橙黄色或鲜黄色,基部有宿存萼片。种子褐色,椭圆形。花期5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多为栽培种。分布于华东、中南及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台湾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(1)柿霜 呈白色粉末状,质轻,易潮解。气微,味甜,具有清凉感。[br](2)柿霜饼 呈扁圆形,底平,上面微隆起,直径约6cm,厚约6mm,灰白色或淡黄色,平滑。质硬,易破碎,易潮解。气味同柿霜。[br]均以色白或灰白色、味甜而具有清凉感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含熊果酸(ursolic acid),齐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,白桦脂酸(betulinic acid),三萜酸和糖类[1]。另含柿萘醇酮(shinanolone)[2]。
性味
甘;性凉
炮制
取成熟的柿子,削去外皮,日晒夜露,约经一月后,放置席圈内,再经一月左右,即成柿饼,其上生有白色粉霜,用帚刷下,即为柿霜。将柿霜放入锅内加热熔化,至成饴状时,倒入特制的模型中,晾至七成干,用刀铲下,再晾至足干即成柿霜饼。宜置阴凉高燥处,防止潮解。
归经
心;肺;胃经
功能主治
润肺止咳;生津利咽;止血。主肺热燥咳;咽干喉痛;口舌生疮;吐血;咯血;消渴
用法用量
内服:冲服,3-9g;或入丸剂噙化。外用:适量,撒敷。
注意
风寒咳嗽忌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滇南本草》:治气膈不通。2.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消痰止嗽。3.《本草蒙签 》:治劳嗽。4.《纲目 》:清上焦心肺热,生津止渴,化痰宁嗽,治咽喉口舌疮痛。5.《本草求真》:治肠风痔漏。6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清肺。治吐血、咯血,劳嗽,上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柿霜
拼音注音
Shì Shuānɡ
来源
本品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. f.,柿饼的白霜。
性味
甘,凉。
功能主治
生津利咽,润肺止咳。用于口疮,咽喉痛,咽干咳嗽。
用法用量
柿霜1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柿霜
拼音注音
Shì Shuānɡ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(柿子)制成"柿饼"时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。
制法
取成热的柿子,削去外皮,日晒夜露,约经一月后,放置席圈内,再经一月左右,即成柿饼,其上生有白色粉霜,用箒刷下,即为柿霜。将柿霜放入锅内加热熔化,至成饴状时,倒入特制的模型中,晾至七成千,用刀铲下,再晾至足干即成柿霜饼。宜置阴凉高燥处,防止潮解。
形状
柿霜:为白色粉状,易潮解。
柿霜饼:呈扁圆形,底平,上面微隆起,直径约6厘米,厚约6毫米,灰白色,平滑,易碎裂。气弱,味甜,并有清凉感。
化学成分
柿霜含甘露醇、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。
性味
甘,凉。
①《本草汇言》:"味甘微涩,气平,无毒。"
②《玉楸药解》:"味甘,性凉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甘,寒。"
归经
《本草汇言》:"入手少阴、太阴经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润燥,化痰。治肺热燥咳,咽干喉痛,口舌生疮,吐血,咯血,消渴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气膈不通。"
②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消痰止嗽。"
③《本草蒙筌》:"治劳嗽。"
④《纲目》:"清上焦心肺热,生津止渴,化痰宁嗽,治咽喉口舌疮痛。"
⑤《本草求真》:"治肠风痔漏。"
⑥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清肺。治吐血、咯血,劳嗽,上消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冲服,1~3钱;或配合它药作丸噙化。外用:撒敷。
注意
风寒咳嗽忌服。
复方
①治伤酒内热、多痰、多嗽、多喘,及老人痰火为患:柿霜、黄芩(酒炒)、天门冬(去心,酒煮捣膏)、橘红、瓜蒌霜各一两,海石(煅)、桔梗、真青黛各五钱,风化硝三钱。除天门冬捣膏外,余药俱为细末,和入天门冬膏,炼蜜丸,弹子大。食后含化一丸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②治咽喉嗽痛:柿霜、硼砂、天冬、麦冬各二钱,元参一钱,乌梅肉五分。蜜丸含化。(《沈氏尊生书》柿霜丸)
③治臁胫烂疮:柿霜、柿蒂等分。烧研敷之。(《卫生杂兴》)
各家论述
①《纲目》:"柿霜,乃柿精液,入肺病上焦药尤佳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柿霜,其功长于清肃上焦火邪,兼能益脾开胃。"
③《本草汇言》:"柿霜,清上焦虚火之药也。如病久畏药味者,用此可作药中果珍,每日早晚白汤调服数钱。"
④《本经逢原》:"干柿白霜,专清肺胃之热。在元气未漓,可胜寒润者,用之固宜,但虚劳烦嗽喘乏,得此郁闭虚阳,病根日固,与埋薪灰烬何异。"
③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"柿霜入肺,而甘凉滑润。其甘也,能益肺气;其凉也,能清肺热;其滑也,能利肺痰;其润也,能滋肺燥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暗紫贝母
- 沙果
- 莲房
- 玉帘
- 落地生根
- 水龙骨
- 地刷子
- 天牛
- 阳遂足
- 山桃树皮
- 三股筋
- 豺皮
- 二歧根莲花根
- 铁脚草
- 地蚕
- 灯笼泡
- 菅
- 白蔻
- 小通草
- 斯里兰卡肉桂
- 红穿破石
- 假辣蓼
- 野芝麻根
- 细叶香桂
- 咸秋石
- 天荞麦根
- 深山不出头
- 人指甲
- 色赤杨
- 毛荚决明
- 盾果草
- 滇杠柳
- 黄颔蛇
- 大黄
- 辉葱
- 黄背草根
- 小花五味子藤
- 索骨丹
- 苦壶卢花
- 蘽根
- 小血藤叶
- 锦地罗
- 锥连栎
- 凉山虫草
- 百灵草
- 生瓜
- 直杆蓝桉叶
- 滇南马钱
- 石枣子
- 小叶罗汉松
- 乌鱼刺
- 小马齿苋
- 栎叶槲蕨
- 硬皮马勃
- 老虎须
- 拔毒草
- 柠檬皮
- 菜头肾
- 大红袍
- 小金发藓
- 金挖耳
- 升麻
- 撒发
- 漏斗瓶蕨
- 野酒花
- 曲枝天冬
- 落霜红根
- 岩山枝
- 川楝子
- 竻慈姑
- 野扁豆
- 柚核
- 海柳
- 蓼实
- 猫儿眼睛
- 凤眼果根
- 僵蛹
- 华卫矛
- 九莲灯
- 石碱
- 多蒴曲尾藓
- 梅花参
- 树腰子
- 鼠曲草
- 天仙子
- 荔枝叶
- 秘鲁香胶
- 地麻黄
- 大叶云实
- 肾精子
- 糯米泔
- 葫芦巴
- 铁罗汉
- 白金果榄
- 桦叶荚蒾
- 石楠
- 红花酢浆草
- 大叶千里光
- 白花杆
- 煨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