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黄连
《中华本草》:石黄连
拼音注音
Shí Huánɡ Lián
别名
牛毛七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角状耳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stichum alcicorne(Bak.)Diels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30-40cm。根茎短而斜升,连同叶柄基部疏生卵状披针形小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10-15cm,禾秆色,向上和叶轴有阔而较密的鳞片;叶片纸质,披针形或阔披针形,长15-25cm,中部宽4-7cm,向基部变狭,近光滑或下面偶有小鳞片,三至四回羽状细裂;裂片较短阔,角状;每裂片仅有小脉4条。孢子囊群同形,背生于小脉顶部;囊群盖大,圆盾形,早落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1500m的溪边湿石或树干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。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;止血。主外伤肿痛;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黄连
别名
草苓子
来源
鳞毛蕨科耳蕨属植物峨眉耳蕨Polystichum omeiense C. Chr.,以全草入药。夏季采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,利水。用于肺、胃热,小便短赤作痛,大肠火结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阿胶
- 羊皮
- 鹅肠菜
- 杜鹃花果实
- 虎头兰
- 树地瓜
- 黑面叶
- 青钱柳
- 铅霜
- 錾菜
- 羊七莲
- 莳萝苗
- 蝴蝶花
- 见血封喉
- 砂仁花
- 树葱
- 沙茴香
- 猪鬃草
- 黄花夹竹桃叶
- 小败火草
- 白檀
- 天韭
- 白脂麻
- 黄花夹竹桃
- 青竹标
- 咳喘木
- 乳源木莲果
- 樗鸡
- 野芝麻根
- 野扇花果
- 鳆鱼
- 鹿梨根皮
- 苜蓿根
- 小花黄堇
- 鞘菝葜
- 苞叶木
- 苏木蓝
- 野猪蹄
- 有柄石韦
- 蝴蝶藤
- 苦竹叶
- 海狸香
- 渐尖毛蕨
- 虾蟆
- 白残花
- 白苏子油
- 青丝线
- 华东瘤足蕨
- 苦芺
- 苔菜
- 苦艾
- 毛野丁香叶
- 罗勒
- 白果
- 紫茉莉
- 短小蛇根草
- 鹈鹕嘴
- 木蝴蝶
- 天葵
- 杏花
- 苦荬菜
- 榕树
- 罗锅底
- 密花树
- 笔罗子
- 苦瓜子
- 苦楝叶
- 铜骨七
- 鸡爪芹
- 露水草
- 锯鲨卵
- 海人草
- 白松塔
- 披针叶兔耳风
- 鸡血七
- 小叶枇杷
- 金樱根
- 毛轴碎米蕨
- 猪毛针
- 鳞片水麻
- 红叶藤
- 堇宝莲叶
- 多花野牡丹
- 台湾海棠
- 滇姜三七
- 青丝龙
- 太阳海星
- 铁脚草
- 大狼把草
- 番石榴子
- 苦蘵果实
- 鲚鱼
- 剪红纱花
- 猕猴桃根
- 青盐陈皮
- 青头菌
- 香木菌桂
- 锦线镖
- 凤凰衣
- 上树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