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韩信草
《中华本草》:水韩信草
拼音注音
Shuǐ Hán Xìn Cǎo
别名
蓝花草、水远志、倒胆草、老蛇药
英文名
Herb of Glabrous Torenia
出处
出自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光叶蝴蝶草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renia glabra Osbeck.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renia glabra Osbeck.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光叶蝴蝶草 多年生草本,匍匐或披散。人株近无毛或被短硬毛。茎柔毛弱,四棱形,近基部节上生根,多分枝。叶对生;叶柄长1cm;叶片卵状三角形至卵形,长1.5-3cm,先端锐尖,基部宽楔形,边缘具钝齿。花单位朵假腋生或1-4朵在枝端集成伞形花序;花梗粗壮长于叶,结果时长于叶2倍;苞片线状;萼筒状,稍向前弯曲,花期长1-1.5cm,果期延长,具不等的5翅,翅宽约1mm;花冠紫色,少蓝色,长约2cm,檐部长约0.5cm,上唇2裂,全缘或微凹,下唇3裂;雄蕊4,前面2枚雄蕊的花丝近基部有短盲肠状附属物。蒴果内藏于宿萼中。种子有格状饰纹,黄色。花期5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,路旁及潮湿草地上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四川、贵州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四川、贵州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解毒;散瘀。主热咳;黄疸;泻痢;血淋;疔毒;蛇伤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衍。
各家论述
1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清凉解毒,止血止痛。治蛇伤,痢疾。
2.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清热解毒,利湿,止咳,化瘀。治黄疸,血淋,风热咳嗽,腹泻,疔毒,跌打损伤。
2.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清热解毒,利湿,止咳,化瘀。治黄疸,血淋,风热咳嗽,腹泻,疔毒,跌打损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水韩信草
拼音注音
Shuǐ Hán Xìn Cǎo
别名
蓝花草、水远志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倒胆草,老蛇药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
出处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
来源
为玄参科植物光叶翼萼的全株。夏、秋采收,一般多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小草本,平卧或披散。茎柔弱,四棱形,节上生根,多分枝,秃净或幼嫩及花柄上被疏毛。叶对生,具柄;叶片卵形,长2~3厘米,先端锐尖,基郎阔楔形,边缘有钝锯齿。花通常生于近顶部的叶腋内;花柄粗壮,长于叶。结果时长于叶2倍;萼长10~12毫米,有翅5,结果时长可达2厘米;花冠紫蓝色,长约2厘米,上唇2裂,下唇3裂;雄蕊4,花药两两粘贴。蒴果,内藏于宿萼内。花期夏、秋。
生境分布
生于潮湿草地上。分布我国南部。
性味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甘,凉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,解毒,化瘀。治热咳,黄疸,泻痢,疔毒,跌打损伤。
①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清凉解毒,止血止痛。治蛇伤,痢疾。"
②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"清热解毒,利湿,止咳,化瘀。治黄疸,血淋,风热咳嗽,腹泻,疔毒,跌打损伤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3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草地黄芩
- 毛稔
- 鹧鸪菜
- 两指剑
- 台湾榕
- 山鸢尾花
- 兔儿伞
- 云实
- 哈蟆油
- 三对节
- 斑瓣虎耳草
- 绿豆叶
- 青粱米
- 牛角七
- 紫金标
- 黄果茄
- 天韭
- 雁肪
- 猪蹄
- 田菁
- 露兜竻蔃
- 紫三角
- 白脂麻
- 朱砂七
- 阔叶赤车使者
- 倒提壶
- 木蝴蝶
- 石楠
- 瓢瓜
- 女金芦
- 赤茯苓
- 川楝子
- 海狸香
- 金沙草
- 猪脾
- 橙皮
- 牛白藤根
- 绵毛金腰
- 刺楸
- 苦草
- 藏报春花
- 云南莲座蕨
- 华东瘤足蕨
- 广防风
- 大白顶草
- 华南胡椒
- 苜蓿根
- 跳八丈
- 碎骨红
- 山橘
- 烟管蓟
- 茯神木
- 海粉
- 鲫鱼脑
- 猴樟
- 苦荞麦
- 乌桕木根皮
- 卵叶鳞始蕨
- 锦地罗
- 藤槐
- 车前草
- 猪毛蕨
- 柿花
- 大避债蛾
- 豪猪肉
- 藤本夜关门
- 黄皮叶
- 骨把
- 芒叶小米草
- 九节风
- 四大天王
- 杏花
- 橘根
- 红川乌
- 林背子
- 大树跌打
- 野芫荽
- 华东木蓝
- 梁王茶
- 羊皮
- 石地钱
- 翠雀花
- 奶浆参
- 银边吊兰
- 仰天钟根
- 枫杨
- 黄藨根
- 薜荔
- 土百部
- 通骨消
- 蕺叶秋海棠
- 三钻风
- 砂仁壳
- 白鹇
- 蒲蒻
- 节节茶
- 和合草
- 大黄
- 云南美登木
- 淡秋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