涩梨
《中华本草》:涩梨
拼音注音
Sè Lí
别名
山楂、山楂果、台湾苹果、山仙查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台湾林檎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us doumeri(Bois)Chev.[Pirus doumeri Bois.Malus formosana(Kaw.et Koidz.)Kaw. Et Koidz.]采收和储藏:果实成熟时采摘,鲜用或用沸水汤10min后,捞起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台湾林檎,乔木,高达15m。嫩枝被长柔毛,老枝暗灰褐色或紫褐色,无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.5-3cm;托叶膜质,线状披针形,早落;叶片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9-15cm,宽4-6.5cm,边缘有不整齐尖锐锯齿,嫩时两面有白色绒毛,成熟时脱落。花两性;花序近似伞形,有花4-5朵,花梗长1.5-3cm,有白色绒毛;花黄白色,直径2.5-3cm;萼筒倒钟形,外面有绒毛;萼片卵状披针形,全缘,内面密被白色绒毛;花瓣5,卵形,基部具短爪;雄蕊约30,花药黄色;花柱4-5,基部有长绒毛,较雄蕊长,柱头半圆形。梨果球形,直径4-5.5cm,黄红色,宿萼有短筒,萼片反折,先端隆起,果心分离,外面有红点;果梗长1-3cm。花、果期夏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生活费拔1000-2000m的阔叶树林中。资源分布:产台湾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本品果实球形,直径4-5.5cm,表面棕红色或棕褐色,具细纹,无斑点;顶端隆起,有宿萼,萼片反卷。干品为类圆形切片,直径1.5-4.2cm,厚0.3-1cm。外皮棕红色至紫棕色,有细皱纹,边缘略内卷。果肉厚0.4-1.2cm。淡棕红色,中部横切片可见5个子房室,每室具种子2粒。种子皮薄而易碎,但种子多脱落而中空。顶部切片可见管状突起的宿存萼筒,有微柔毛或无毛。有的切片可见残存的果柄。气微,味酸、微涩。
性味
味甘;酸;涩;性微温
功能主治
消食导滞;理气健脾。主食积停滞;脘腹胀育;泄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果9-15g;果炭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月壳
- 桑芽茶
- 西北莸
- 桐木
- 水牛角浓缩粉
- 碎米蕨
- 点头菊
- 水香柴
- 三分三
- 珊瑚草花
- 石荠宁
- 茄叶
- 肾萼金腰
- 红天葵
- 蒜梗
- 生姜
- 石莼
- 圆叶母草
- 红毛走马胎
- 红泽兰
- 三分丹
- 瓠子子
- 红土子皮
- 涩草
- 红楠皮
- 匙羹藤
- 石见穿
- 水蛇
- 红小麻
- 河套大黄
- 石地钱
- 碎米柴
- 神曲
- 粟糠
- 穿心莲
- 红椋子
- 红榔木
- 水朝阳根
- 石耳
- 水茴香
- 海南砂仁
- 燕麦灵
- 旱田草
- 红叶甘橿
- 红白二丸
- 蓑草根
- 河鲀鱼
- 红毛草
- 罂粟壳
- 洪连
- 海莲果
- 水苦荬
- 淫羊藿根
- 肾子草
- 旱柳
- 红木耳
- 疏叶香根芹
- 省沽油
- 水朝阳草
- 水紫菀
- 芸苔子
- 药茴香
- 厚叶素馨
- 羊角草
- 艳山姜
- 芸薹子
- 茵陈蒿
- 厚朴果
- 和合草
- 忽布筋骨草
- 羊肌藤
- 羊肚菜
- 羊角藤
- 东廧子
- 药用狗牙花
- 候风藤
- 萤火
- 华东膜蕨
- 厚叶旋蒴苣苔
- 护心胆
- 羊角扭
- 羊角拗
- 翼核果
- 芫花
- 莺
- 薏苡根
- 五色梅根
- 厚皮香花
- 和他草
- 羊胰
- 高山大黄
- 化金丹
- 蝇子草
- 华南紫萁
- 合欢皮
- 壶卢
- 羊屎条花
- 蛇藤
- 红麸杨
- 豆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