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沽油
《中华本草》:省沽油
拼音注音
Shěnɡ Gū Yóu
别名
珍珠花、双蝴蝶、马铃柴。
英文名
Fruit of Bumalda Bladdernut
出处
出自《救荒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省沽油科植物省沽油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aphylea bumalda DC. [Bumalda trifolia Thumb.]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果实,晒干。
原形态
省沽油 落叶灌木,高2-5m。树皮紫红色或灰褐色,有纵棱。枝条绿白色。三出复叶对生;叶柄长2.5-8cm;有早落性托叶;小叶3枚,中间小叶柄长5-10mm,两侧小叶柄长1-2mm;叶片椭圆形、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3-8cm,宽2-5cm,先端锐尖,具尖尾,基部楔形或圆形,边缘有细锯齿,齿尖具尖头,上面无毛,下面青白色;主脉及侧脉有短毛。花两性,圆锥花序顶生,直立;萼片长椭圆形,浅黄白色;花瓣5,白色,倒卵状长圆形,较萼片稍大,长5-7mm;雄蕊5,与花瓣略等长;心皮2,子房被粗毛,花柱2。蒴果扁平,2室,先端2裂,果皮膜质,有横纹。种子圆形而扁,黄色,有光泽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干山坡、路旁、溪谷两旁或丛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省油素(staphylin)。
性味
苦;甘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润肺止咳。主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治干咳、妇女产后瘀血不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省沽油
拼音注音
Shěnɡ Gū Yóu
别名
珍珠花(《救荒本草》),双蝴蝶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
出处
《救荒本草》
来源
为省沽油科植物省沽油的果实或根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,高达3米。复叶对生;叶柄长3~8厘米,有早落性托叶;小叶3枚,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,长13~7厘米,宽1~3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细锯齿有小尖头,两面脉上疏生细毛;小叶柄极短。圆锥花序顶生;花萼5,黄白色;花瓣5,约与萼片等长,白色;雄蕊5;心皮2,子房被粗毛,花柱2。蒴果扁平,倒三角形,长约2厘米,果皮膜质,有横纹。种子圆形而扁,黄色而有光泽。花期6月。果期7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路边或溪谷两旁灌丛中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
化学成分
新鲜叶含省沽油素。
功能主治
《浙江天日山药植志》:"治干咳,果实三至四钱,水煎服。治妇女产后瘀血不净,鲜根三两,加红花五钱,茜草一两,水煎,冲红糖、黄酒,早、晚饭前各服一次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省沽油
拼音注音
Shěnɡ Gū Yóu
别名
水条
来源
省沽油科省沽油Staphylea bumalda DC.,以果实、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。
功能主治
干咳:果实3~4钱,水煎服。
妇女产后瘀血不净:鲜根2两,红花5钱,茜草1两,水煎,冲黄酒、红糖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广玉兰
- 隔山消
- 蛇含
- 藤金合欢
- 可爱花
- 鱼虱子
- 假荔枝根
- 土贝母
- 青刺尖
- 栲栗
- 鬼羽箭
- 苦碟子
- 木绣球茎
- 卷耳
- 水皂角子
- 保山附片
- 毛刺果藤
- 昂天莲
- 阿月浑子
- 细叶防风
- 斯里兰卡肉桂
- 猪毛
- 尖齿耳蕨
- 美商陆
- 黄颡鱼涎
- 青麸杨根
- 千叶独活根
- 姜黄草
- 云南莲座蕨
- 雀梅藤
- 天牛
- 苦豆根
- 牡荆子
- 抚松乌头
- 五味藤
- 徐长卿
- 羊七莲
- 大白顶草
- 牛脾
- 山吴萸果
- 番石榴子
- 清香桂
- 雕骨
- 四棱杆
- 黄锁梅
- 野杜仲
- 稻草
- 鸡树条
- 省雀花
- 鄂报春
- 金鱼草
- 红帽顶
- 山橘
- 卵叶鳞始蕨
- 烟管蓟
- 黄荆
- 刺蒺藜
- 山水芹菜
- 猕猴桃根
- 桔梗
- 滇高良姜
- 笔仔草
- 栗树皮
- 昙花
- 地皮风
- 鸡尾木
- 乌桕木根皮
- 九连灯
- 青蒜
- 金剪刀草
- 雄黄豆
- 太白菊
- 车前草
- 山核桃皮
- 假荆芥
- 电灯花
- 大田基黄
- 乌当归
- 银叶树
- 叉分蓼
- 栎叶槲蕨
- 大避债蛾
- 金箔
- 骆驼脂
- 轻粉
- 蛇胆
- 黑汉条
- 藤本夜关门
- 阔叶赤车使者
- 粉绿藤
- 芒叶小米草
- 蛟龙木
- 大金发藓
- 红背酸藤
- 麦门冬
- 地盘松球
- 花生壳
- 红皮
- 千年不烂心
- 芋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