砂漏芦
《中华本草》:砂漏芦
拼音注音
Shā Lòu Lú
别名
刺甲盖、恶背火草、火绒草、刺头
英文名
Root of Gmelin Globethistle
出处
出自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区科植物砂蓝刺头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chinops gmelinii Turcz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洗净,切碎,晒干。
原形态
砂蓝刺头,一年或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不分枝或下部分枝,有腺毛。叶互生;无叶柄;叶片条状披针形,长2-5cm,宽1-1.5cm,先端锐尖,基部半抱茎,边缘有白色硬刺,刺长约5mm,两面淡黄绿色,上部叶有腺毛,下部叶被绵毛。复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,球形,直径约3cm,白色或淡蓝色;小头状花序的外总苞为白色冠毛状刚毛,完全分离;内总苞片外部的先端尖成芒状,上端遂状,上部边缘均有羽状睫毛;花冠筒白色,长约3mm,裂片5,条形,淡蓝色,与筒近等长。瘦果密生绒毛;冠毛下部联合。花期6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路边沙丘地带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河南等地。
性味
味咸;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止血;安胎。主先兆流产;产后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肾果小扁豆
- 芍药花
- 三丫苦叶
- 三叉苦
- 苏铁
- 石风丹
- 苏头
- 蛇地钱
- 石龙芮
- 砂仁
- 索骨丹
- 绳藻
- 繸瓣珍珠菜
- 石龙芮子
- 碎骨子
- 莳萝苗
- 石龙胆
- 砂茴香子
- 穇子
- 三加
- 肾精子
- 石首鱼鲞
- 莳萝子
- 石鮅鱼
- 蓑草
- 粟糠
- 蓑草根
- 神黄豆
- 肾子草
- 龙胆地丁
- 虱婆草
- 天青地红
- 算盘子根
- 昆明水金凤
- 石香葇
- 碎米蕨
- 苏木
- 肾萼金腰
- 肾经草
- 神香草
- 三十六荡
- 穗花杉叶
- 肾炎草
- 色赤杨
- 苏黄耆
- 睡菜
- 灵砂
- 砂茴香
- 粟奴
- 三匹箭
- 三出叶委陵菜
- 三台红花
- 粟米泔汁
- 矮杨梅果
- 算盘子叶
- 三升米
- 石霜
- 石面枇杷
- 胜红蓟
- 穗花杉种子
- 算盘子
- 鸊鷉
- 莎木面
- 缩砂蜜
- 神仙掌花
- 碎骨仔树
- 田螺厣
- 舌状蜈蚣藻
- 苏合香
- 砂生槐
- 莎草蕨
- 穗花杉根
- 肾子藤
- 肾蕨
- 舒筋草
- 苏土藁本
- 舒戛千里光
- 薯良
- 绢毛菊
- 庵闾
- 野山芝麻
- 蜥蜴
- 将军树
- 牡荆子
- 贴骨散
- 水锦树
- 铅丹
- 猪肚子
- 大金发藓
- 穿鱼藤
- 龙齿
- 苦白蜡
- 黄海葵
- 松木皮
- 大红袍
- 蓼大青叶
- 野牡丹
- 榛子花
- 哉果
- 直杆蓝桉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