砂漏芦
《中华本草》:砂漏芦
拼音注音
Shā Lòu Lú
别名
刺甲盖、恶背火草、火绒草、刺头
英文名
Root of Gmelin Globethistle
出处
出自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区科植物砂蓝刺头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chinops gmelinii Turcz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洗净,切碎,晒干。
原形态
砂蓝刺头,一年或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不分枝或下部分枝,有腺毛。叶互生;无叶柄;叶片条状披针形,长2-5cm,宽1-1.5cm,先端锐尖,基部半抱茎,边缘有白色硬刺,刺长约5mm,两面淡黄绿色,上部叶有腺毛,下部叶被绵毛。复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,球形,直径约3cm,白色或淡蓝色;小头状花序的外总苞为白色冠毛状刚毛,完全分离;内总苞片外部的先端尖成芒状,上端遂状,上部边缘均有羽状睫毛;花冠筒白色,长约3mm,裂片5,条形,淡蓝色,与筒近等长。瘦果密生绒毛;冠毛下部联合。花期6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路边沙丘地带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河南等地。
性味
味咸;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止血;安胎。主先兆流产;产后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天目木姜子
- 没食子
- 角蒿
- 滇白芷果
- 斑茅
- 异型莎草
- 芭蕉花
- 楹树
- 苏头
- 香港四照花
- 苦壶卢花
- 野苦梨根
- 滇丁香
- 发痧藤
- 墨七
- 佛肚花
- 光果南蛇藤
- 珊瑚藻
- 杜根藤
- 桐叶
- 粟糖
- 石决明
- 吴萸叶五加
- 小粘叶
- 熟地黄
- 玉簪
- 小蕨鸡
- 蝤蛴
- 松打七
- 可爱花
- 西瓜子仁
- 白花菜
- 炉甘果
- 原羚角
- 肾精子
- 鸡毛菜
- 玄精石
- 碎骨红
- 乌苏里瓦韦
- 甜瓜蒂
- 大青草
- 大毛红花
- 木瓜
- 臭黄皮
- 沙红柳
- 榆树
- 柏树果
- 一口红
- 小叶罗汉松
- 榉树
- 桑霜
- 火秧竻
- 虾蟆肝
- 太阳针
- 山皂角
- 壮筋草
- 蚬壳
- 鹿角草
- 花被单
- 水莲沙
- 芸香草
- 虎石头
- 甘青铁线莲
- 竹林消
- 白刺
- 木槿子
- 芒萁
- 银老梅
- 翠蓝草
- 线叶金鸡菊
- 穿山甲
- 满山红
- 白头翁
- 海蝰
- 吉龙草
- 碎米柴
- 灰钉
- 良旺茶
- 菊苣
- 草木王
- 海蛇
- 半边菜
- 猫肉
- 旋花
- 荷包牡丹根
- 细叶刺针草
- 吐烟花
- 毛木通
- 野猪胆
- 狼肉
- 桑寄生
- 水苏根
- 苍条鱼鳖
- 沙斑鸡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狗骨
- 杏仁防风
- 毛菊苣
- 兔儿伞
- 白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