滑背草鞋
《中华本草》:滑背草鞋
拼音注音
Huá Bèi Cǎo Xié
别名
蒲公英、土蒲公英、滑背草、大蒲公英、野破血骨、滑叶草鞋根
英文名
Herb of Stemless Launaea
出处
出自《广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无茎栓果菊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unaea acaulis (Roxb.) Babc. [Prenanthes acaulis Roxb.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无茎栓果菊 多年生草本,高达20cm。全株无毛,含乳汁。根块状,肉质,圆柱形。无茎或茎很短。叶基生或莲座状,几无叶柄;叶片狭长卵形、倒卵状椭圆形、匙形、披针状椭圆形、匙形、披针形或条形,长5-7cm,宽约1cm,先端钝或急尖,边缘波状,具刺关细齿,稀近羽状浅裂。花葶单生或数个,直立,头状花序少数,排成伞房状;总苞圆柱形,果期成钟状,长约1cm;总苞片多层,外层很小,卵形,内层条状披针形;全为舌状花,花色,先端5齿裂。瘦果圆柱形,长约2mm,具有明显的纵棱4-5条;冠毛白色,较瘦果长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、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尿。主痈疽疔疮;尿路感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①治疮疡肿痛: 蒲公英、银花藤各二两。水煎,日分三次服。另各取适量。共捣烂敷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②治乳疮肿痛: 蒲公英、雾水葛各适量。共捣烂敷患处。或用蒲公英二两,配草鞋根一两,加黄糖少许,捣烂敷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各家论述
《广西中草药》:治痈疽疔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滑背草鞋
拼音注音
Huá Bèi Cǎo Xié
别名
蒲公荚(《广西中草药》),土蒲公英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。
出处
《广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光栓果菊的全草。夏季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全体无毛,含乳汁。根块状,肉质,圆柱形。基生叶近于无柄,倒卵状椭圆形,边缘波状,具刺状细齿。头状花序排成疏生的总状花序;花黄色,全部为舌状花,舌片先端5齿裂;总苞圆柱形,苞片数列,最外的苞片极小,三角形,大小不等,内面1列的苞片绒形,近相等;花托平坦,无毛。瘦果细小,圆柱形,有明显的纵棱4~5条,冠毛多数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或山野路旁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《广西中草药》:"甘淡,凉。"
功能主治
《广西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。治痈疽疔疮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疮疡肿痛:蒲公英、银花藤各二两,水煎,日分三次服。另各取适量。共捣烂敷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②治乳疮肿痛:蒲公英、雾水葛各适量。共捣烂敷患处。或用蒲公英二两,配草鞋根一两。加黄糖少许,捣烂敷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酸梅簕
- 徐长卿
- 慈竹叶
- 白芍
- 黄颔蛇骨
- 羊七莲
- 石龙刍根
- 八月炸
- 红胡豆七
- 假蒟根
- 楤木白皮
- 枣树皮
- 省雀花
- 鄂报春
- 卵叶鳞始蕨
- 白石脂
- 吉林乌头
- 单花鸢尾
- 藤仲
- 太子参
- 野兔骨
- 一包花
- 蜇虫
- 青脚莲
- 大叶香荠菜
- 西藏酸模
- 蝈蝈
- 海螺
- 大钱麻
- 地盘松球
- 葛叶
- 黑络丸菌
- 水苦荬
- 野芭蕉
- 红皮
- 小地扭
- 丝瓜子
- 五加果
- 红豆七
- 倒生根
- 风气草
- 铁牛钻石
- 大百解薯
- 细叶铁线莲
- 角翅卫矛果
- 软蒺藜
- 石豇豆
- 蕤仁
- 肉半边莲
- 人指甲
- 日中花
- 乳花
- 杨树花
- 肉郎伞
- 如意草
- 肉连环
- 女贞叶
- 菘菜
- 人参叶
- 人血七
- 瑞香叶
- 人参花
- 栘依果
- 汝兰
- 瑞香花
- 桃叶
- 揉白叶
- 忍冬藤
- 荛花
- 人参子
- 苒苒草
- 人参果
- 榕树叶
- 肉珊瑚
- 瑞连草
- 荛花根
- 蚺蛇胆
- 人尿
- 热痱草
- 瑞香狼毒
- 绒白乳菇
- 榕树
- 软枣子
- 软水黄连
- 地灵根
- 海鹞鱼肝
- 蕤核
- 人参芦
- 人面子
- 绒仙人球
- 乳白香青
- 穿山龙
- 肉豆蔻衣
- 无患子皮
- 绒毛鸭脚木
- 丁锅树叶
- 人中黄
- 绒背蓟
- 茸草
- 萱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