槐根
《中华本草》:槐根
拼音注音
Huái Gēn
别名
槐花根
英文名
Root of Japanese Pagodatree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槐Sphora japonica L.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phora japonica 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挖取根部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槐 落叶乔木,高8-20m。树皮灰棕色,具不规则纵裂,内皮鲜黄色,具臭味;嫩枝暗绿褐色,近光滑或有短细毛,皮孔明显。奇数现状复叶,互生,长15-25cm,叶轴有毛,基部膨大;小叶7-15,柄长约2mm,密生白色短柔毛;托叶镰刀状,早落;小叶片卵状长圆形,长2.5-7.5cm,宽1.5-3cm,先端渐尖具细突尖,基部宽楔形,全缘,上面绿色,微亮,背面优生白色短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5-30cm;萼钟状,5浅裂;花冠蝶形,乳白色,旗瓣阔心形,有短爪,脉微紫,翼瓣和龙骨瓣均为长方形;雄蕊10,分离,不等长;于房筒状,有细长毛,花柱弯曲。荚果肉质,串珠状,长2.5-5cm,黄绿色,无毛,不开裂,种子间极细缩。种子1-6颗,肾形,深棕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栽培于屋边、路边。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普遍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,长短粗细不一,有的略弯曲。表面黄色或黄褐色。质坚硬。折断面黄白色,纤维性,木部占大部分。气微,味微苦涩。
化学成分
根含右旋-山槐素葡萄糖甙(d-maackain-mono-β-D-glucoside),消旋-山槐素(dl-maacdiain),槐根甙(sophoraside)A即野葛醇B-5-O-葡萄甙(puerol B-5-O-glucoside),野葛醇(puerol)A、B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归经
肺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;杀虫。主痔疮;喉痹;蛔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含漱。
复方
①疗五痔: 煮槐根洗之。 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②治女子痔疮: 槐花根二两,葛菌二两。炖猪大肠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主喉痹寒热。2.《医林纂要》:洗痔,杀虫。3.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:健胃。驱蛔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槐根
拼音注音
Huái Gēn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槐的根。
形状
干燥的根粗壮而呈圆柱形,略弯曲。外表黄色或黄褐色。质坚硬。断面黄白色,木质,纤维性。
化学成分
含d-山槐素葡萄糖甙和dl-山槐素。
功能主治
治痔疮,喉痹,蛔虫病。
①《别录》:"主喉痹寒热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洗痔,杀虫。"
③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:"健胃。驱蛔虫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煎水洗。
复方
①疗五痔:煮槐根洗之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
②治女子痔疮:槐花根二两,葛菌二两。炖猪大肠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花龙胆
- 骆驼蹄瓣
- 福建排草
- 葱汁
- 牛耳枫
- 熊筋
- 丛毛榕根
- 淫羊藿根
- 潮风草
- 野茉莉
- 白猪鼻孔
- 柳叶见血飞
- 胡萝卜
- 西南槐树
- 火腿
- 狭叶垂头菊
- 牛尾蒿
- 越王余筭
- 石龙子
- 脆骨风
- 桃枝
- 芡实
- 莲须
- 猴头菌
- 接骨树皮
- 五爪金龙
- 土贝母
- 夏至草
- 云南铁扁担
- 白杨树皮
- 石香葇
- 针筒线
- 莱菔子
- 毛八角枫
- 香港四照花
- 白残花
- 烧伤藤
- 木棉根
- 玉溪天仙藤
- 瘴气藤
- 青海鸢尾子
- 绞股蓝
- 野菰
- 四季青
- 多花猕猴桃
- 长前胡
- 淡菜
- 鼻烟
- 节节草
- 八仙草
- 鸡血莲
- 齿缘钻地风
- 獭四足
- 水红袍
- 根辣
- 参条
- 鼠皮
- 南川升麻
- 菱茎
- 龙爪叶
- 三分丹
- 猪脾
- 沙蓬
- 干漆
- 红毛七
- 竹节草
- 酸枣根皮
- 升药
- 叉枝藻
- 薄雪火绒草
- 土燕窝泥
- 树茭瓜
- 轮叶铃子香
- 三面刀
- 虎肉
- 铜钱麻黄
- 海狗油
- 昙花茎
- 砗磲肉
- 林檎根
- 水前草
- 雪猪油
- 松寄生
- 岗柃叶
- 茖葱
- 倒挂牛
- 紫麻
- 柿叶
- 猫须草
- 金鸡尾
- 马鞭石斛
- 木蓝
- 干岩矸
- 银叶柳
- 小果千金榆
- 一口红
- 冬瓜
- 多刺绿绒蒿
- 蛇藤
- 苜蓿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