槐根
《中华本草》:槐根
拼音注音
Huái Gēn
别名
槐花根
英文名
Root of Japanese Pagodatree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槐Sphora japonica L.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phora japonica 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挖取根部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槐 落叶乔木,高8-20m。树皮灰棕色,具不规则纵裂,内皮鲜黄色,具臭味;嫩枝暗绿褐色,近光滑或有短细毛,皮孔明显。奇数现状复叶,互生,长15-25cm,叶轴有毛,基部膨大;小叶7-15,柄长约2mm,密生白色短柔毛;托叶镰刀状,早落;小叶片卵状长圆形,长2.5-7.5cm,宽1.5-3cm,先端渐尖具细突尖,基部宽楔形,全缘,上面绿色,微亮,背面优生白色短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5-30cm;萼钟状,5浅裂;花冠蝶形,乳白色,旗瓣阔心形,有短爪,脉微紫,翼瓣和龙骨瓣均为长方形;雄蕊10,分离,不等长;于房筒状,有细长毛,花柱弯曲。荚果肉质,串珠状,长2.5-5cm,黄绿色,无毛,不开裂,种子间极细缩。种子1-6颗,肾形,深棕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栽培于屋边、路边。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普遍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,长短粗细不一,有的略弯曲。表面黄色或黄褐色。质坚硬。折断面黄白色,纤维性,木部占大部分。气微,味微苦涩。
化学成分
根含右旋-山槐素葡萄糖甙(d-maackain-mono-β-D-glucoside),消旋-山槐素(dl-maacdiain),槐根甙(sophoraside)A即野葛醇B-5-O-葡萄甙(puerol B-5-O-glucoside),野葛醇(puerol)A、B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归经
肺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;杀虫。主痔疮;喉痹;蛔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含漱。
复方
①疗五痔: 煮槐根洗之。 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②治女子痔疮: 槐花根二两,葛菌二两。炖猪大肠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主喉痹寒热。2.《医林纂要》:洗痔,杀虫。3.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:健胃。驱蛔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槐根
拼音注音
Huái Gēn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槐的根。
形状
干燥的根粗壮而呈圆柱形,略弯曲。外表黄色或黄褐色。质坚硬。断面黄白色,木质,纤维性。
化学成分
含d-山槐素葡萄糖甙和dl-山槐素。
功能主治
治痔疮,喉痹,蛔虫病。
①《别录》:"主喉痹寒热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洗痔,杀虫。"
③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:"健胃。驱蛔虫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煎水洗。
复方
①疗五痔:煮槐根洗之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
②治女子痔疮:槐花根二两,葛菌二两。炖猪大肠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南枳椇
- 枳椇木皮
- 欧泽芹
- 六曲
- 鹅绒藤
- 偏叶白齿藓
- 菱叶山蚂蝗
- 鬼目
- 五凤朝阳草
- 漆叶
- 黍米
- 一品红
- 绵参
- 三铃子
- 除虫菊
- 梅花草
- 金线风
- 栾樨
- 麻口皮子药
- 重楼
- 紫背菜
- 黑草
- 藕蔤
- 肿节风
- 山矾花
- 脾寒草
- 蜇虫
- 草威灵
- 龙须草
- 滚龙草
- 金樱根
- 糖橘红
- 紫云英
- 菩提香
- 胖血藤
- 狗牙根
- 叉枝藻
- 大雪上一枝蒿
- 金爪儿
- 鸡爪槭
- 厚膜藻
- 当归
- 红对节子
- 东北红豆杉
- 藿香
- 满天星
- 蚌肉
- 功劳叶
- 牙刷草
- 黄毛岩白菜
- 乌蛇
- 柿木皮
- 水獭
- 山野扁豆
- 蓝花棘豆
- 岩乌头
- 东廧子
- 芋
- 樟木钻
- 平地木
- 干地黄
- 红花绿绒蒿
- 大一面锣
- 茄叶一枝蒿
- 狗狗秧
- 鲤鱼血
- 越南樟皮
- 水茄冬果
- 海鲶
- 姜皮
- 四方木皮
- 罗布麻
- 梗花雀梅藤
- 凤尾草
- 无花果根
- 海蛇
- 猫肝
- 石菖蒲花
- 猫儿屎
- 沙枣花
- 水团花根
- 多蒴曲尾藓
- 蟾蜍
- 錾菜
- 刺猬皮
- 紫色翼萼
- 八哥
- 化气兰
- 华东阴地蕨
- 金边莲
- 葡萄叶秋海棠
- 方榄
- 两色乌头
- 海胆
- 杏仁
- 省沽油
- 卷毛婆婆纳
- 洋草果
- 苹果叶
- 蓝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