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果冬青
《中华本草》:红果冬青
拼音注音
Hónɡ Guǒ Dōnɡ Qīnɡ
别名
野白蜡叶。
英文名
red fruit Holly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冬青科植物珊瑚冬青的叶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ex corallina Franch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。叶鲜用或晒干。根洗净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珊瑚冬青 常绿乔木,高达10m。小枝无毛,有绉沟纹。叶互生;叶辆长4-9mm;叶片革质,卵形、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5-13cm,宽1.5-5cm,边缘钝锯齿,齿端刺状,上面有光泽。花4数;近无柄;雌雄异株;花序簇生2年生小枝的叶腋内;雄花序的分枝具1-3朵花;雌花序的分枝具单花;雄花萼直径约2mm,花冠直径6-7mm。果近球形,直径约4mm,紫红色,分核4颗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杂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和西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卵形、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5-13cm,宽1.5-5cm,边缘具钝锯齿,齿端刺状:黄绿色,上表面有光泽;革质;气微,味苦。[br]显微鉴别 叶(中脉)横切面:上、下表皮细胞类方形,外壁较厚,外被角质层,下表皮可见气孔。栅栏细胞2-3列,海绵组织较疏松,均可见纤维,平直或扭曲,有的分枝状。主脉向下凸出,其下表皮内侧具3-4列厚角细胞,主脉维管束外韧型,下方有纤维群。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。
性味
凉;甘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活血镇痛;清热解毒。主劳伤疼痛;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鲜叶捣敷;或研末调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红果冬青
拼音注音
Hónɡ Guǒ Dōnɡ Qīnɡ
别名
野白蜡叶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冬青科植物红果冬青的叶。夏、秩采收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或灌木,高可达7米。小枝无毛。叶互生,革质,叶片披针形。长约5~13厘米,宽约1.5~3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小锯齿,上面有光泽;叶柄短。花4数,单性,雌雄异株。浆果状核果,呈球形,簇生,红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村庄附近。分布贵州等地。
性味
性凉,味甘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治烫伤、火伤,小儿头疮。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,油调搽。
复方
①治烫伤、火伤:野白蜡叶,研末,调菜油搽伤处。
②治小儿头疮:野白蜡叶,研末,调菜油、搽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鹿仙草
- 龙牙楤木果
- 龙船花茎叶
- 龙须参
- 苤蓝叶
- 黄皮叶
- 水松球果
- 鹿心草
- 鳕鱼
- 大黄茎
- 鹿衔草
- 龙头节肢蕨
- 鸭胆
- 龙眼根
- 龙须藤
- 龙珠果
- 龙舌兰
- 天文草
- 鹭肉
- 龙爪树
- 蔷薇花
- 鹿梨根皮
- 球序鹅掌柴
- 鸡血
- 鼺鼠
- 鹿茸草
- 浆包藤
- 龙须菜
- 乌桕根皮
- 黎罗根
- 龙眼壳
- 小构树汁
- 鹿角
- 龙脑膏香
- 龙棕
- 龙角草
- 榆花
- 骆驼蓬子
- 九节风
- 骨牌蕨
- 鹿草
- 泡囊草根
- 苦豆根
- 紫木通
- 鹿角霜
- 水八角莲
- 龙利叶
- 鹿耳翎根
- 鸬鹚翅羽
- 鹿角草
- 龙须眼子菜
- 檵花叶
- 半拉子
- 天山雪莲花
- 大狼毒
- 紫草
- 白子菜
- 金花菜
- 竹节草
- 粗叶卷柏
- 白桂
- 七里香
- 树头菜
- 麻柳树根
- 马蹄金
- 排钱草
- 朴树
- 铜线草
- 臭梧桐
- 邪蒿
- 鸭公藤
- 韩信草
- 淡秋石
- 莲须
- 毒鱼藤
- 羊皮
- 锥栗
- 金缕梅
- 樟树果
- 万丈深
- 管南香
- 透骨草
- 石柑子
- 鸡心七
- 乌蔹莓
- 山橘叶
- 芡实
- 乌蛇卵
- 川鄂山茱萸
- 魿鱼
- 女贞子
- 水火麻
- 橡实
- 小泡通树
- 庵闾子
- 桦木皮
- 咸虾花
- 小报春
- 旱芹
- 猴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