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果冬青
《中华本草》:红果冬青
拼音注音
Hónɡ Guǒ Dōnɡ Qīnɡ
别名
野白蜡叶。
英文名
red fruit Holly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冬青科植物珊瑚冬青的叶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ex corallina Franch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。叶鲜用或晒干。根洗净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珊瑚冬青 常绿乔木,高达10m。小枝无毛,有绉沟纹。叶互生;叶辆长4-9mm;叶片革质,卵形、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5-13cm,宽1.5-5cm,边缘钝锯齿,齿端刺状,上面有光泽。花4数;近无柄;雌雄异株;花序簇生2年生小枝的叶腋内;雄花序的分枝具1-3朵花;雌花序的分枝具单花;雄花萼直径约2mm,花冠直径6-7mm。果近球形,直径约4mm,紫红色,分核4颗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杂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和西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卵形、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5-13cm,宽1.5-5cm,边缘具钝锯齿,齿端刺状:黄绿色,上表面有光泽;革质;气微,味苦。[br]显微鉴别 叶(中脉)横切面:上、下表皮细胞类方形,外壁较厚,外被角质层,下表皮可见气孔。栅栏细胞2-3列,海绵组织较疏松,均可见纤维,平直或扭曲,有的分枝状。主脉向下凸出,其下表皮内侧具3-4列厚角细胞,主脉维管束外韧型,下方有纤维群。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。
性味
凉;甘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活血镇痛;清热解毒。主劳伤疼痛;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鲜叶捣敷;或研末调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红果冬青
拼音注音
Hónɡ Guǒ Dōnɡ Qīnɡ
别名
野白蜡叶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冬青科植物红果冬青的叶。夏、秩采收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或灌木,高可达7米。小枝无毛。叶互生,革质,叶片披针形。长约5~13厘米,宽约1.5~3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小锯齿,上面有光泽;叶柄短。花4数,单性,雌雄异株。浆果状核果,呈球形,簇生,红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村庄附近。分布贵州等地。
性味
性凉,味甘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治烫伤、火伤,小儿头疮。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,油调搽。
复方
①治烫伤、火伤:野白蜡叶,研末,调菜油搽伤处。
②治小儿头疮:野白蜡叶,研末,调菜油、搽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叶刺根
- 红鸡踢香根
- 胡桃叶
- 姜味草
- 瓠子子
- 变蛋
- 九层风
- 对叶散花
- 红土子皮
- 海州骨碎补
- 三角风
- 满山红
- 河豚目
- 藜实
- 龙胆草
- 鸭脚黄连
- 刺葡萄根
- 百齿卫矛
- 鱼油
- 鸭
- 岭南杜鹃
- 白薯莨
- 青藤
- 油柑木皮
- 水绵
- 毛毡草
- 帽兰
- 苹果
- 章鱼
- 阔叶垂头菊
- 龙虱
- 雪下红
- 珍珠风子
- 榔榆叶
- 黄明胶
- 无粉报春
- 柞树叶
- 香茶菜
- 天仙子
- 竹节三七
- 老鸦花藤
- 八宝茶
- 绒毛鸭脚木
- 菰根
- 糯米泔
- 柞木枝
- 红橡木子
- 猫儿屎果
- 小花老鼠簕果
- 山荆子
- 雪里见
- 空心莲子草
- 随手香
- 湿生扁蕾
- 兰花根
- 薤叶
- 月光花
- 锁阳
- 羊不食
- 血当归
- 老鸦胆叶
- 黄水茄
- 菜子七
- 竹象鼻虫
- 苦竹茹
- 紫玉簪
- 千斤拔
- 剪刀股
- 楝叶
- 茯苓
- 龙爪菜
- 猪鬃草
- 蓝桉根皮
- 幼油草
- 粉团花
- 东风菜
- 算盘子根
- 山螃蟹
- 堇叶山梅花
- 鸭皂树根
- 木香
- 建兰叶
- 台湾三颗针
- 毒蛆草
- 水马桑枝叶
- 鸡矢藤
- 鹈鹕毛皮
- 肉郎伞
- 指天椒
- 臭草
- 鸡骨柴叶
- 苍蝇草
- 豹骨
- 千金花
- 老鹤草
- 鱼脑石
- 白苏子油
- 鸡脚刺
- 大木通
- 虎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