鹈鹕脂油
《中华本草》:鹈鹕脂油
拼音注音
Tí Hú Zhī Yóu
英文名
Pelican fat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;《纲目》:鹈鹕,剥取其脂,熬化掠取,就以其嗉盛之,则不渗漏,他物即透走也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鹈鹕科动物斑嘴鹈鹕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lecanus roseus Gmelin采收和储藏:取得脂肪后,熬化放冷置于鹈鹕喉囊中保存。
原形态
斑嘴鹈鹕,大型鸟类,体长约1.5m。嘴长而宽大,浅红黄色中带有蓝黑色斑点嘴下有一大暗紫色的囊。头、颈白色,枕有偻红色羽冠,后颈有1条长的粉红色翎领。上背、肩羽以及翅上的三级飞羽和中小覆羽等均淡黄褐色。肩、上背较浅,羽缘白或褐色;翼大而阔,第5枚次级飞羽缺如;初级和次级飞羽、初级覆羽黑褐色,初级飞羽较深;下背、腰白而沾些淡红色。尾羽银灰色,尖端苍白,羽干末端黑褐色,基部浅黄色。胸腹白色,胸羽成矛状;胁、腋羽和尾下覆羽与腰同色。虹膜淡红黄色;眼脸及眼周橙黄色;眼先青铅色。脚棕黑色,4趾间有全蹼相连,爪角黄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在沿海沼河川地带。性喜群居和游泳。以鱼为主要食料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河北以南的东部地区。
性味
味咸;性温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拔毒;通络。主痈肿;行痹;耳聋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绵裹塞耳。
复方
治耳聋: 淘鹅油半匙,磁石一小豆,麝香少许和匀,以绵裹成挺子塞耳中,口含生铁少许,用三、五次即有效。 (《青囊杂纂》)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淘鹅油性走,能引诸药透入病所拔毒,故能治耳聋、痹、肿毒诸病。《纲目》:涂痈肿,治风痹, 透经络,通耳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鹈鹕脂油
拼音注音
Tí Hú Zhī Yóu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鹈鹕科动物斑嘴鹈鹕的脂肪所熬之油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鹈鹕嘴"条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咸,温,滑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涂痈肿,治风痹,透经络,通耳聋。"
复方
治耳聋:淘鹅油半匙,磁石一小豆,麝香少许。和匀,以绵裹成挺子塞耳中,口含生铁少许,用三、五次即有效。(《青囊杂纂》)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"淘鹅油性走,能引诸药透入病所拔毒,故能治耳聋、痹、肿毒诸病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干饧糟
- 抓地龙
- 阳雀花
- 花椒根
- 糖橘红
- 青羊参
- 小罗伞
- 铁骨银参
- 荚囊蕨
- 伽喃香
- 川素馨
- 血水草
- 耳水苋
- 关木通
- 金线兰
- 蘘荷花
- 小鸦葱
- 铁力木
- 野苦荬菜
- 野芝麻根
- 仙半夏
- 峨山草乌
- 轮叶八宝
- 小米柴
- 药王茶
- 金星蕨
- 木姜花
- 花生衣
- 美人蕉
- 跳八丈
- 白头翁
- 白石英
- 铁脚威灵仙叶
- 铁轴草
- 白沙糖
- 白背枫
- 通肠香
- 江珧壳
- 猪耳掌
- 川桂皮
- 孔雀草
- 蔓剪草
- 八角枫
- 铁箭岩陀
- 醍醐
- 枳椇木汁
- 螺旋藻
- 透骨草
- 金礞石
- 胡桃树皮
- 厚皮树皮
- 金盏草
- 蝗虫
- 猫眼睛
- 矩叶大青
- 蛟龙木
- 青葙子
- 茅苍术
- 梦花根
- 白叶刺根
- 南木香
- 单条草
- 单根木叶
- 巴掌草
- 洋金花
- 蔓胡颓子
- 鄂豆根
- 西南菝葜
- 貒肉
- 踏膀药
- 散血丹
- 五叶木通
- 大头菜子
- 土党参
- 金环蛇
- 玉龙鞭
- 兴安薄荷
- 嫁(虫戚)
- 松花粉
- 鳍蓟
- 通脉丹
- 凤眼草
- 银背藤
- 铁扇子
- 野靛青
- 大人血七
- 峨眉石凤丹
- 柠檬叶
- 黄栌根
- 黄桷叶
- 花松萝
- 玉米黑霉
- 鹅掌上黄皮
- 金钱草
- 大花细辛
- 虫牙药
- 定草根
- 黄瑞木
- 铁树叶
- 络石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