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树根
《中华本草》:枣树根
拼音注音
Zǎo Shù Gēn
别名
枣根、枣子根。
英文名
Root of Common Jujube, Root of Chinese Dat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.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iziphus jujuba Mill.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挖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枣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10m。有长枝、短枝和新枝,长枝平滑,无毛,幼枝纤细略呈“之”形弯曲,紫红色或灰褐色,具2个托叶刺,长刺可达3cm,粗直,短刺下弯,长4-6mm;短枝短粗,长圆状,自老枝发出;当年生小枝绿色,下垂,单生或2-7个簇生于短枝上。单叶互生,纸质,叶柄长1-6mm,长枝上的可达1cm;叶片卵形、卵状椭圆形,长3-7cm,宽2-4cm,先端钝圆或圆形,具小尖头,基部稍偏斜,近圆形,边缘具细锯齿,上面深绿色,无毛,下面浅绿色,无毛或沿脉被疏柔毛;基生三出脉。花黄绿色,两性,常2-8朵着生于叶腋成聚伞花序;萼5裂,裂片卵状三角形;花瓣5,倒卵圆形,基部有爪;雄蕊5,与花瓣对生,着生于花盘边缘;花盘厚,肉质,圆形,5裂;子房2室.与花盘合生,花柱2半裂。核果长圆形或长卵圆形,长2-3.5cm,直径1.5-2cm,成熟时红色,后变红紫色,中果皮肉质、厚、味甜,核两端锐尖。种子扁椭圆形,长约1cm。花期5-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山区、丘陵或平原,全国各地广为栽培,栽培品种甚多。资源分布:原产我国,现亚洲、欧洲、和美洲常有种植。
性味
甘;温
归经
肝;脾;肾经
功能主治
调经止血;祛风止痛;补脾止泻。主月经不调;不孕;崩漏;吐血;胃痛;痹痛;脾虚泄泻;风疹;丹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1.《千金方》:治小儿火丹,初从足趺起,正赤色者,煮汁沐浴五、六度。2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吐血,崩症。调经种子。3.《四川中药志》:下乳,清热,调经。治湿气及小儿风丹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枣树根
拼音注音
Zǎo Shù Gēn
别名
枣根(《本草经集注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树根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大枣"条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甘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关节酸痛,胃痛,吐血,血崩,月经不调,风疹,丹毒。
①《千金方》:"治小儿火丹,初从足趺起,正赤色者,煮汁沐浴五、六度。"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吐血,崩症。调经种子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下乳,清热,调经。治湿气及小儿风丹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荨麻疹(风丹):枣子根同樟树皮煎水洗浴,日二次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关节酸痛:枣树根一两,五加皮五钱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③治胃痛:鲜枣树根二两,猪舌头一个。炖熟吃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秃房茶子
- 汉中防己
- 甜瓜蒂
- 茅香
- 蚬壳
- 花椒叶
- 猪鬃凤尾蕨
- 壁钱幕
- 鲩鱼
- 白梅花
- 鹿尾
- 活血丹
- 旱前胡
- 指甲花叶
- 紫油木皮
- 荷花
- 窄叶南蛇藤
- 皂荚
- 竹节三七
- 观音莲
- 独花兰
- 水翁叶
- 紫萁苗
- 白珠树
- 光叶巴豆
- 中华补血草
- 鳝鱼
- 红子仔
- 斑鸠木
- 海狗油
- 石豇豆
- 虎睛
- 竹根七
- 墨
- 礜石
- 胡麻草
- 棕竹根
- 石链子
- 水菖蒲
- 牙刷草
- 穇穗莎草
- 虎皮楠
- 棕竹
- 水松叶
- 玉叶金花
- 猪肤
- 榛子
- 虎尾草
- 电灯花
- 油鱼
- 诃子
- 紫背天葵草根
- 结香花
- 孩儿茶
- 旱菜
- 猪牙皂
- 含羞草根
- 红毛对筋草
- 沙七
- 海燕
- 虉草
- 藤槐
- 变豆菜
- 鸭儿芹果
- 水蓼
- 苤蓝
- 海南虎皮楠
- 诃子核
- 莠狗尾草
- 猪母柴根
- 白毛蛇
- 石韦
- 红土子
- 荭草
- 水皂角
- 玉簪花
- 石枣
- 花松萝
- 虎尾兰根
- 柞木叶
- 扁豆根
- 竹(鼠留)子牙
- 水蔓青
- 石山花椒
- 狮子草
- 栘依
- 水牛皮
- 鲛鱼胆
- 驴断肠
- 海尼豆瓣绿
- 红石耳
- 红升丹
- 抓地虎
- 风藤
- 虎斑游蛇
- 刀豆根
- 酥
- 虎胆
- 白郎花
- 猪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