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蹄
《中华本草》:猪蹄
拼音注音
Zhū Tí
别名
猪四足
英文名
Pig's trotters
出处
出自《千金.食治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猪科动物猪的蹄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,刮去猪毛,剁下脚爪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猪的品种繁多,达150多种,形态也有差异基本特微是:躯体肥胖,头大。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。眼小。耳壳有的大而下垂,有的较小而前挺。四肢短小,4趾,前2趾有蹄,后2趾有悬蹄。颈粗,项背疏生鬃毛。尾短小,末端有毛丛。毛色有纯黑、纯白或黑白混杂等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杂食性家养物畜,繁殖力强,孕期约4个月。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性味
味甘咸;性平
归经
胃经
功能主治
补气血;润肌肤;通乳汁;托疮毒。主虚伤赢瘦;产后乳少;面皱少华;痈疽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或煮食,适量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。
复方
治乳无汁:母猪蹄一具,粗切,以水二斗煮熟,得五、六升汁饮之,不出更作。(《千金方》)②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:母猪蹄二只,通草六分。以绵裹,和煮作羹食之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③洽毒攻手足肿,疼痛欲断:猪蹄一具,合葱煮,去滓,纳少盐以渍之。(《肘后方》)④治痈疽等毒溃烂:猪蹄一具(治如食法),蔷薇根一斤,甘草五两(炙),芍药五两,白芷五两。上五味切,以水二斗。煮猪蹄取八升,去滓,下诸药,煮取四升,稍以洗疮。(《删繁方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猪蹄
拼音注音
Zhū Tí
别名
猪四足(《本草经集庄》)。
出处
《千金·食治》
来源
为猪科动物猪的蹄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猪肉"条。
性味
甘咸,平。
①《日用本草》:"味甘,微凉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咸,小寒,无毒。"
归经
《本草便读》:"入胃经。"
功能主治
补血,通乳,托疮。治妇人乳少,痈疽,疮毒。
①《别录》:"主伤挞诸败疮,下乳汁。"
②《本草图经》:"行妇人乳脉,滑肌肤,去寒热。"
③《纲目》:"煮清汁,洗痈疽,渍热毒,消毒气,去恶肉。"
④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填肾精而健腰脚,滋胃液以滑皮肤,长肌肉可愈漏疡,助血脉能充乳汁,较肉尤补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。外用:煎汤洗。
复方
①治乳无汁:母猪蹄一具,粗切,以水二斗煮熟,得五、六升汁饮之,不出更作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:母猪蹄二只,通草六分。以绵裹,和煮作羹食之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③治毒攻手足肿,疼痛欲断:猪蹄一具,合葱煮,去滓,纳少盐以渍之。(《肘后方》)
④治痈疽等毒溃烂:猪蹄一具(治如食法),蔷薇根一斤,甘草五两(炙),芍药五两,白芷五两。上五味切,以水二斗,煮猪蹄取八升,去滓,下诸药,煮取四升,稍以洗疮。(《删繁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苦茄
- 甜果藤
- 盐肤木根
- 黄蜀葵根
- 黄龙须
- 通脉丹
- 苦苣根
- 麻风树
- 八角莲
- 猕猴梨
- 白薯莨
- 山荸荠
- 钗子股
- 红花苗
- 青灰叶下珠
- 赛北紫堇
- 红香藤
- 金边兔耳
- 蜘蛛网
- 葎草根
- 马蹄甲
- 皱叶狗尾草
- 丁香蓼根
- 枳椇叶
- 番石榴树皮
- 蔷薇枝
- 僵蛹
- 披针叶毛茛
- 黑升麻
- 水蛭
- 毛叶楼梯草
- 松油
- 澜沧扁担杆
- 水苏根
- 毒根斑鸠菊
- 老虎耳
- 小果千金榆
- 干冬菜
- 罗浮柿
- 北鱼黄草
- 多花猕猴桃茎叶
- 向日葵花盘
- 辣根草
- 鲤鱼肠
- 橡实
- 椴树根
- 水红木花
- 虾蟆
- 小金梅草
- 水竹叶
- 骆驼蓬
- 土党参
- 秋海棠果
- 白鹇
- 福参
- 楠材
- 独椒
- 杜仲藤叶
- 滇绣球
- 红粘谷
- 牛角瓜
- 洋地黄
- 狐胆
- 鲃鱼
- 黄皮叶
- 茳芒
- 烟胶
- 小石藓
- 千叶独活
- 一把篾
- 丁香露
- 东风草
- 黄鹌菜
- 假酸浆
- 鳆鱼
- 铃铃草
- 野葡萄藤
- 竹蠹虫
- 三爪金龙
- 毛叶黄杞
- 龙利叶花
- 曾青
- 狸肉
- 羊胡髭草
- 中华莛子藨
- 菠萝皮
- 地梅子
- 金腰燕
- 心叶兔耳风
- 对节叶
- 红钉耙藤
- 华东膜蕨
- 展枝唐松草
- 玉山芎穷
- 丁茄
- 紫地榆
- 益智仁
- 竹卷心
- 大花卫矛果
- 半春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