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蹄
《中华本草》:猪蹄
拼音注音
Zhū Tí
别名
猪四足
英文名
Pig's trotters
出处
出自《千金.食治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猪科动物猪的蹄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,刮去猪毛,剁下脚爪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猪的品种繁多,达150多种,形态也有差异基本特微是:躯体肥胖,头大。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。眼小。耳壳有的大而下垂,有的较小而前挺。四肢短小,4趾,前2趾有蹄,后2趾有悬蹄。颈粗,项背疏生鬃毛。尾短小,末端有毛丛。毛色有纯黑、纯白或黑白混杂等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杂食性家养物畜,繁殖力强,孕期约4个月。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性味
味甘咸;性平
归经
胃经
功能主治
补气血;润肌肤;通乳汁;托疮毒。主虚伤赢瘦;产后乳少;面皱少华;痈疽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或煮食,适量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。
复方
治乳无汁:母猪蹄一具,粗切,以水二斗煮熟,得五、六升汁饮之,不出更作。(《千金方》)②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:母猪蹄二只,通草六分。以绵裹,和煮作羹食之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③洽毒攻手足肿,疼痛欲断:猪蹄一具,合葱煮,去滓,纳少盐以渍之。(《肘后方》)④治痈疽等毒溃烂:猪蹄一具(治如食法),蔷薇根一斤,甘草五两(炙),芍药五两,白芷五两。上五味切,以水二斗。煮猪蹄取八升,去滓,下诸药,煮取四升,稍以洗疮。(《删繁方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猪蹄
拼音注音
Zhū Tí
别名
猪四足(《本草经集庄》)。
出处
《千金·食治》
来源
为猪科动物猪的蹄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猪肉"条。
性味
甘咸,平。
①《日用本草》:"味甘,微凉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咸,小寒,无毒。"
归经
《本草便读》:"入胃经。"
功能主治
补血,通乳,托疮。治妇人乳少,痈疽,疮毒。
①《别录》:"主伤挞诸败疮,下乳汁。"
②《本草图经》:"行妇人乳脉,滑肌肤,去寒热。"
③《纲目》:"煮清汁,洗痈疽,渍热毒,消毒气,去恶肉。"
④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填肾精而健腰脚,滋胃液以滑皮肤,长肌肉可愈漏疡,助血脉能充乳汁,较肉尤补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。外用:煎汤洗。
复方
①治乳无汁:母猪蹄一具,粗切,以水二斗煮熟,得五、六升汁饮之,不出更作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:母猪蹄二只,通草六分。以绵裹,和煮作羹食之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③治毒攻手足肿,疼痛欲断:猪蹄一具,合葱煮,去滓,纳少盐以渍之。(《肘后方》)
④治痈疽等毒溃烂:猪蹄一具(治如食法),蔷薇根一斤,甘草五两(炙),芍药五两,白芷五两。上五味切,以水二斗,煮猪蹄取八升,去滓,下诸药,煮取四升,稍以洗疮。(《删繁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葳茎叶
- 直杆蓝桉叶
- 梓叶
- 棕竹
- 棕竹根
- 榛子
- 紫荆花
- 猪肉
- 猪靥
- 皂柳
- 制草乌
- 牛肋巴
- 朱砂
- 棕树根
- 紫油木
- 槠子
- 紫石英
- 猪殃殃
- 猪毛七
- 早谷藨
- 栀子
- 椆李
- 紫油木皮
- 猪笼草
- 猪脂膏
- 猪鬃凤尾蕨
- 珍珠露水草
- 珠兰
- 窄叶飘带草
- 竹节三七
- 朱蕉
- 枣核
- 紫楠叶
- 紫红鞭
- 紫花芥
- 枣叶
- 竹鼠油
- 竹(鼠留)子牙
- 柞木叶
- 粘人花根
- 棕叶芦
- 桉叶
- 紫背绿
- 紫茎牙痛草
- 猪毛
- 女贞叶
- 猪脾
- 猪蓼子草
- 珍珠梅
- 中华绣线梅
- 直立婆婆纳
- 竹叶心
- 棕树心
- 止咳菊
- 紫花卫矛
- 泽漆
- 紫荆桠
- 紫葳根
- 猪肠
- 珠芽半支
- 竹叶
- 朱砂根
- 竹节香附
- 椎连栎
- 紫花堇菜
- 猪仔笠
- 猪毛针
- 紫萁贯众
- 紫葛
- 珠芽蓼
- 指天蕉
- 早禾树
- 枳茹
- 紫河车
- 猪肚
- 猪脑
- 皱叶羊蹄
- 竹兰草
- 掌叶蓼
- 竹叶莲
- 竹鼠肉
- 粘山药
- 梓树
- 紫苏子
- 紫荆丫
- 猪毛草
- 皱叶鼠李
- 抓地虎
- 掌叶半夏
- 朱砂莲
- 柞木根
- 柞树叶
- 椆树桑寄生
- 止痢蒿
- 紫背草根
- 紫花景天
- 紫苏叶
- 猪心
- 猪胆
- 珍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