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肉
《中华本草》:猪肉
拼音注音
Zhū Ròu
别名
猪、豕、狶、豚、彘
英文名
Pork
出处
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猪科动物猪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,刮除猪毛,剖腹去骨脏,取肉鲜用或冷藏备用。
原形态
猪的品种繁多,达150多种,形态也有差异基本特微是:躯体肥胖,头大。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。眼小。耳壳有的大而下垂,有的较小而前挺。四肢短小,4趾,前2趾有蹄,后2趾有悬蹄。颈粗,项背疏生鬃毛。尾短小,末端有毛丛。毛色有纯黑、纯白或黑白混杂等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杂食性家养物畜,繁殖力强,孕期约4个月。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化学成分
瘦肉和肥肉约分别含水分53%、6%,蛋白质16.7% 、2.2% ,脂肪28.8% 、90.8% ,碳水化物1.1% 、0.8%,灰分0.9% 、0.1%,钙71mg%、1mg%,磷177mg% 、26mg%,铁2.4mg%、0.4mg%。
性味
味甘;咸;性微寒
归经
脾;胃;肾经
功能主治
补肾滋阴;养血润燥;益气;消肿。主肾虚赢瘦;血燥津枯;燥核;消渴;便秘;虚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30-60g。外用:适量,贴敷。
注意
湿热、痰滞内蕴者慎服。
复方
①治疫证邪火已衰,津不能回者:鲜猪肉数斤,切大块,急火煮清汤,吹净浮油,恣意凉饮,乃急救津液之无上妙品。(《温热经纬》)②治液干难产,津枯血夺,火的燥渴,干嗽便秘:猪肉煮汤,吹去油饮。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③洽小儿火丹:猪肉切片贴之。(《纲目》)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备要》:猪肉,其味隽永,食之润肠胃,生精液,丰肌体,泽皮肤,固其所也,惟多食则助热生痰,动风作湿,伤风寒及病初愈人为大忌耳。诸家(食忌)之说,稽之于古则无征,试之于人则不验,徒令食忌不足取信于后世。伤寒忌之者,以其补肌固表,油腻缠粘,风邪不能解散也。病初愈忌之者,以肠胃久枯,难受肥浓厚味也。又按猪肉生痰,惟凤痰、湿痰、寒痰忌之,如老人燥痰干咳,更须肥浓以滋润之,不可执泥于猪肉生痰之说也。2.《别录》:猪肉,疗狂病。3.《千金·食治》:宜肾,补肾气虚竭。头肉,补虚乏气力,去惊痫,寒热,五癃。4. 孟诜:头,主五痔。5.《本经逢原》:精者补肝益血。6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猪肉,补肾液,充胃汁,滋肝阴,润肌肤,利二便,止消渴,起尪羸。
临床应用
《纲目》:猪,牡曰煅、曰牙;牝曰彘、曰豝、曰熡;牡去势曰獖,按钱乙治小儿疳病麝香丸,以猪胆和丸,猪肝汤服,疳渴者以猪肉汤或侍猪汤服,其意盖以气寒能去火热耶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猪肉
拼音注音
Zhū Ròu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为猪科动物猪的肉。
原形态
猪(《尔雅》),又名:豕(《诗经》),豨(《庄和),豚(《周礼》),彘(《尔雅》)。
躯体肥胖,头大。鼻与口吻皆长,略向上屈。眼小。耳壳有的大而下垂,有的较小而前挺。四肢短小,4趾,前2趾有蹄,后2趾有悬蹄。颈粗,项背疏生鬃毛。尾短小,末端有毛丛。毛色有纯黑、纯白,或黑白混杂等。
猪为主要的家畜之一,性温驯,体强健,适应力强。食性很杂,除饲以豆腐粕、酒粕、麦麸及厨房残羹外,亦食草及虫类。
本动物的皮肤(猪肤)、毛(猪毛)、骨(猪骨)、血(猪血)、骨髓及脊髓(猪髓)、脑(猪脑)、甲状腺体(猪靥)、蹄(猪蹄)、蹄甲(猪蹄甲)、睾丸(豚卵)、心(猪心)、肝(猪肝)、脾(猪脾)、肺(猪肺)、肾(猪肾)、胆(猪胆)、胃(猪肚)、胰(猪胰)、肠(猪肠)、膀胱(猪脬)、脂肪(猪脂膏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饲养。
化学成分
瘦肉和肥肉约分别含水分53%、6%,蛋白质16.7%、2.2%,脂肪28.8%、90.8%,碳水化物1.1%、0.8%,灰分0.9%、0.1%,钙11毫克%、1毫克%,磷177毫克%、26毫克%,铁2.4毫克%、0.4毫克%。
性味
甘咸,平。
①《别录》:"猳猪肉,味酸,冷。"
②《千金·食治》:"头肉,平,无毒。"
③《本草备要》:"咸,寒。"
④《本经逢原》:"甘,平,无毒。"
归经
入脾、胃、肾经。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脾经。"
②《本草求真》:"入脾、胃。"
功能主治
滋阴,润燥。治热病伤津,消渴羸瘦,燥咳,便秘。
①《别录》:"猳猪肉,疗狂病。"
②《千金·食治》:"宜肾,补胃气虚竭。""头肉,补虚乏气力,去惊痫,寒热,五癃。"
③孟诜:"头,主五痔。"
④《本经逢原》:"精者补肝益血。"
⑤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獖猪肉,补肾液,充胃汁,滋肝阴,润肌肤,利二便,止消渴,起尪羸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汤饮。外用:敷贴。
注意
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。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服药有巴豆,勿食猪肉。"
②《滇南本草》:"反乌梅、大黄等。"
③《纲目》:"反乌梅、桔梗、黄连、胡黄连,犯之令人泻利;及苍耳,令人动风。合百花菜、吴茱萸食,发痔疾。"
④《本经逢原》:"助湿生痰。"
复方
①治疫证邪火巳衰,津不能回者:鲜猪肉数斤,切大块,急火煮渭汤,吹净浮油,恣意凉饮,乃急救津液之无上妙品。(《温热经纬》)
②治液干难产,津枯血夺,火灼燥渴,干嗽便秘:猪肉煮汤,吹去油饮。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
③治小儿火丹:猪肉切片贴之。(《纲目》)
各家论述
《本草备要》:"猪肉,其味隽永,食之润肠胃,生精液,丰肌体,译皮肤,固其所也,惟多食则助热生痰,动风作湿,伤风寒及病初愈人为大忌耳。诸家(食忌)之说,稽之于古则无征,试之于人则不验,徒令食忌不足取信于后世。伤寒忌之者,以其补肌固表,油腻缠粘,风邪不能解散也。病初愈忌之者;以肠胃久枯,难受肥浓厚味也。又按猪肉生痰,惟风痰、湿痰、寒痰忌之,如老人燥痰干咳,更须肥浓以滋润之,不可执泥于猪肉生痰之说也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棕榈
- 上树咳
- 生姜
- 西瓜子仁
- 芸薹子油
- 天萝水
- 薄荷露
- 鱼脑石
- 红梗草
- 鳡鱼
- 枳茹
- 小发散
- 野罂粟壳
- 乌蛇卵
- 洋金花
- 黑种草
- 多斑紫金牛
- 黄花远志
- 鯮鱼
- 黄花蔷薇
- 小九节铃
- 刺石榴
- 牛筋果
- 刺葡萄
- 三叶金锦香
- 白药
- 大枣
- 四川澄茄子
- 山黄皮
- 裂叶崖角藤
- 柠檬
- 碧桃干
- 黄藤叶
- 林背子
- 毛柴胡
- 鹿蹄肉
- 女菀
- 青竹标
- 圣罗勒
- 野冬菊
- 眼睛草
- 鹅掌上黄皮
- 天浆壳
- 山胡椒根
- 四照花
- 云母石
- 厚朴
- 黄花木
- 黑鳞大耳蕨
- 蔓草虫豆
- 太白三七
- 马唐
- 海马
- 百里香叶杜鹃
- 冬菇
- 大地柏枝
- 神仙掌花
- 棉团铁线莲
- 小金发藓
- 糠油
- 南酸枣
- 敦盛草
- 浆包藤
- 味牛膝
- 峨参叶
- 桑叶汁
- 甜瓜皮
- 硫黄菌
- 小叶榕
- 水芙蓉
- 海蕴
- 狗牙花
- 羊骨
- 山地豆
- 鳗鲡鱼血
- 苦艾
- 罗勒根
- 云南冻青叶
- 刺莓果
- 绿萼梅
- 大叶桉果
- 香樟叶
- 土当归
- 綟木
- 水冬瓜根
- 水胡满
- 杉寄生
- 天牛
- 吊吊果
- 石上开花
- 白垩铁线蕨
- 铅霜
- 臭黄皮
- 鸡蛋七叶
- 向阳花
- 夏天无
- 菾菜根
- 木香子
- 小叶罗汉松
- 黑虎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