荷苞花根
《中华本草》:荷苞花根
拼音注音
Hé Bāo Huā Gēn
别名
红苓蔃
英文名
flower of Japanese Glorybower, root of Japanese Glorybower
出处
出自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rodendron japonicum(Thunb.) Sweet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1-4m。小枝四棱形,嫩时有绒毛,枝内髓坚实,干后不中空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1-15cm,有黄褐色短柔毛;叶片圆心形或宽卵形,长8-35cm,宽6-40cm,先端尖或渐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疏短尖齿,表面有疏伏毛,叶脉基部具较密的锈褐色短柔毛,背面密被锈黄色盾形腺体。二歧聚伞花序组成大雨开展的顶生圆锥花序,长15-34cm,宽13-35cm;苞片宽卵形、倒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;小苞片线形;花萼红色,外面散生盾形腺体,长1-1.5cm,深5裂,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7-13mm;花冠红色,稀为白色,花冠管长1.7-2.2cm,先端5裂,长1-1.5cm;雄蕊4,长约为花冠管的3倍,与花柱同伸于花冠外;子房4室,柱头2浅裂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7-10mm,熟时蓝紫色。宿萼外折,星状。花、果期5-11月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,略弯曲,长25-40cm,直径1-2cm,表面灰黄白色,略显纵皱纹,有支根痕及圆点状凹陷的砂眼;质坚硬。切成切片者厚约3mm,横切面的皮部灰黄色,木部淡黄色至类白色,具细密放射状纹理及小孔。气微,味淡。嚼之味甘。以根条粗壮或片块大、厚薄均匀、表面色灰黄白、切面色类白者为佳。
性味
甘;惊
归经
肺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肺热;利小便;凉血止血。主肺热咳嗽;热淋小便不利;咳血;尿血;痔疮出血;风湿骨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15-30g,鲜品加倍;或研末。
各家论述
1.《岭南采药录》:治咳嗽。2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治痔疮出血。3.《陆川本草》:解热毒,利小便。治痢疾。4.《广西中药志》:清热祛湿,治热咳,火燥筋骨,疮疡。5.《四川中药志》:补血。治带症,痔疮,疝气,失眠。6.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:治风湿骨痛,黄疸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荷苞花根
拼音注音
Hé Bāo Huā Gēn
别名
红苓蔃(《岭南采药录》)。
出处
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
来源
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根。8~9月采收,晒干。
性味
苦,寒。
①《陆川本草》:"苦,寒。"
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味淡微甘,性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。治肺热咳嗽,痔疮出血,痢疾,风湿骨痛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治咳嗽。"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治痔疮出血。"
③《陆川本草》:"解热毒,利小便。治痢疾。"
④《广西中药志》:"清热祛湿,治热咳,火燥筋骨,疮疡。"
⑤《四川中药志》:"补血。治带症,痔疮,疝气,失眠。"
⑥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:"治风湿骨痛,黄疸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(或水酒煎),1~3两;或研末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硬九子连环草
- 一支箭
- 红直獐牙菜
- 槲寄生
- 钓鱼秆
- 石柑子
- 玉米油
- 玉龙鞭
- 云南山梅花
- 虎尾兰
- 冰凉花
- 藤梨根
- 水獭
- 红豆
- 水鳖蕨
- 虎咬癀
- 黄囊杓兰
- 黄毛耳草
- 水豆瓣
- 虎杖香蕈
- 黄大豆
- 黄泥菜
- 胡荽子
- 一把篾
- 黄开口
- 海柳
- 黄龙须
- 石花菜
- 三台红花
- 红毛毡
- 水冬瓜花
- 红陈艾
- 蝴蝶草根
- 棕榈花
- 泽藓
- 散血丹
- 算盘七
- 粟米泔汁
- 红头草
- 红花绿绒蒿
- 石青菜
- 石南藤
- 水田碎米荠
- 花榈木
- 猪大肠
- 肾经草
- 海石鳖
- 碎米荠
- 沙枣
- 海州骨碎补
- 云雀
- 红花锦鸡儿
- 还阳草根
- 红花点地梅
- 黄水茄
- 红大戟
- 河豚
- 省沽油根
- 蛤叶薯
- 石蝴蝶
- 棕榈叶
- 红菠菜
- 迎红杜鹃
- 旱水仙根
- 海狗肾
- 三十六荡
- 苏铁蕨
- 黄寿丹
- 神香草
- 水松
- 石榴根皮
- 黄杞
- 浙皖粗筒苣苔
- 盒果藤
- 山白菊
- 水珍珠菜
- 海牛
- 色赤杨
- 生姜汁
- 水杨梅
- 虎肾
- 禾叶风毛菊
- 水榆果
- 红辣槁树皮
- 泽珍珠菜
- 獐骨
- 苏黄耆
- 穗花杉叶
- 肾炎草
- 海参内脏
- 胡黄连
- 算盘子根
- 水芙蓉
- 红铧头草
- 獐耳细辛
- 红叶藤
- 荭草根
- 沙枣树皮
- 隔山撬
- 一皮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