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枸花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杨枸花
拼音注音
Yánɡ Jǔ Huā
别名
毛白杨
来源
杨柳科杨枸花Populus tomentosa Carr.,以根、皮、花入药。
生境分布
辽宁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东。
性味
苦、甘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。
主治赤白痢疾,日久不止,淋浊白带,急性肝炎,支气管炎,肺炎。用量3~5钱。
驱蛔:杨根皮1~2两,捣烂敷脐部。
备注
在骨科治疗中,用毛白杨树叶煮水洗、敷(制成药膏),配合正骨治疗,对控制陈旧性软组织感染及化脓性骨髓炎,疗效较好。
毛白杨药膏制法:取20~40张树叶,新疆,水煮成糊状,加凡士林和防腐剂调成软膏,供外敷用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角翅卫矛
- 川榛
- 石胆草
- 万年青花
- 粘鱼须
- 藤茶
- 倒爪草
- 水田碎米荠
- 小倒钩藤
- 黄细辛
- 地茄子
- 人参条
- 海松子
- 石老虎
- 地筋
- 大叶醉鱼草
- 海芋
- 独行千里
- 赤胫散
- 九里香
- 双飞蝴蝶
- 七里香
- 地精草
- 穿山龙
- 香叶子
- 血参
- 费菜
- 草本三角枫
- 雁肪
- 岩景天
- 野鸦椿皮
- 火秧竻蕊
- 毛轴牙蕨
- 紫金血藤
- 麦麸草根
- 花椒根
- 鼬鼠肉
- 草独活
- 阴蚼
- 小白绵参
- 毛白杨
- 米碎花
- 荭草根
- 虎肉
- 丁香蓼根
- 勒马回
- 喜树皮
- 大发汗
- 屎咕咕
- 锅铲叶
- 地柏枝
- 骆驼脂
- 菊花参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乌脚枪
- 枫寄生
- 九香虫
- 砗磲
- 鸡筋参
- 岩檀香
- 白背叶根
- 十大功劳根
- 羊角参
- 极丽马先蒿
- 挖耳子草
- 地丁
- 九节莲
- 蝙蝠
- 山荆子
- 回心草
- 紫背天葵草
- 黄皮血藤
- 山花生
- 制草乌
- 红根
- 吐烟花
- 马勃
- 向日葵花盘
- 老鼠耳
- 对节树根
- 使君子叶
- 谷芽
- 马比木
- 烂茶叶
- 叶子花
- 獾油
- 鹅掌楸
- 异木患
- 臭梧桐
- 苜蓿
- 蔷薇花
- 虫实
- 漆树根
- 打火草
- 三月泡
- 水蛭
- 土半夏
- 玄精石
- 金剪刀草
- 肾精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