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蹄根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蹄根
拼音注音
Mǎ Tí Gēn
别名
马蹄蕨
英文名
Large Angiopteris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大观音莲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giopteris magna Ching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洗净、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大型陆生蕨类。根状茎肥大,肉质圆球形。叶大型,纸质,一至三回羽状复叶;叶柄粗长,基部有1对大而坚硬的马蹄形托叶状附属物;羽片互生,长圆形,长45-55cm,宽20-30cm;羽柄暗棕色,长6-12cm,第1对羽片多为3对,最终小羽片7-8对,宽披针形,先端渐尖收缩呈尾状,边缘有尖齿牙,基部圆形;叶脉大部分分叉。孢子囊群褐色,长圆形,长2-3mm,相互接近,沿小羽片背面边缘排成2行,每个孢子囊群有孢子囊14-18个,孢子囊无隔丝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涧林下、水边等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云南南部。
性味
苦;涩;寒
归经
心;肺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尿祛湿;活血止血;祛瘀止痛。主泄泻;痢疾;肾炎水肿;胃脘疼痛;肺痨;咳血;崩漏;跌打肿痛;风湿痛;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研末,每次1.5-3g,每日3-6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马蹄根
拼音注音
Mǎ Tí Gēn
别名
马蹄蕨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莲座蕨科植物大莲座蕨的根状茎。全年可采,洗净、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大。根状茎球形,肥大。大型1~3回羽状复叶,纸质,叶柄粗长,基部有肉质托叶状的附属物(形如马蹄)2枚;羽片长圆形,长48厘米,宽20~30厘米,羽柄长约6厘米,褐色;小羽片阔披针形,近对生,基部小羽片长10~12厘米,上部小羽片长16~22厘米,宽约3厘米.孢子囊群长圆形,长2毫米,彼此接近,沿小羽片背面边缘排成2行,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涧林下、水边等阴湿处。分布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苦涩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止血,祛湿利尿。治肠炎,痢疾,食滞腹胀。肾炎水肿,肺结核,咳血,血崩,跌打,风湿,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研末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苦瓠叶
- 铜骨七
- 鼍甲
- 山荆子
- 清风藤
- 紫青藤根
- 苦豆子
- 铁扫帚
- 铁
- 蜇砂
- 栲栗叶
- 苦碟子
- 木瓜
- 苦地胆
- 苦丁茶
- 铁海棠花
- 苦葛根
- 铜罗伞
- 苦白蜡
- 甘肃棘豆
- 龙眼叶
- 鹄油
- 铁扫竹
- 柯榔木
- 鲦鱼
- 苦刺
- 苦竹根
- 铁皮石斛
- 枯萝卜
- 半边风
- 苦瓜
- 苦瓜藤
- 铁篱巴果
- 苦蒿
- 铁马鞭
- 苦壶卢花
- 铁罗伞
- 毛叶小寒药
- 野梨枝叶
- 柯蒲木
- 土附
- 鱵鱼
- 苦玄参
- 阔叶垂头菊
- 通骨消
- 昆明鸡血藤根
- 穬麦蘖
- 苦竹沥
- 铁线莲
- 铜锤草
- 苘麻根
- 苦瓜花
- 铁树
- 榼藤
- 苦菜根
- 铁树叶
- 苦蘵根
- 酥
- 栲栗
- 阔叶假参
- 空心花
- 鲐鱼
- 鹈鹕毛皮
- 铁牛皮
- 苦芥
- 珂
- 苦天茄
- 铁脚威灵仙叶
- 瑞香根
- 苦竹叶
- 野猪肉
- 铜锤草根
- 茄根
- 通脉丹
- 铁破锣
- 苦壶卢子
- 鹧鸪脂
- 柳叶绣球菊
- 苦豆根
- 苦马豆
- 苦果
- 鼬鼠肉
- 苦油木
- 铁华粉
- 铁蕨鸡
- 铜牛皮
- 柯树皮
- 铁灯台
- 铁草鞋
- 印度菩提树皮
- 苦木叶
- 苦树皮
- 通骨消根
- 苦木根
- 贴生石韦
- 鳟鱼
- 通骨消茎叶
- 苎麻梗
- 紫雪花
- 铁角凤尾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