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树
《中华本草》:铁树
拼音注音
Tiě Shù
别名
苏铁、象尾菜、孔雀抱蛋、暹罗苏铁、凤尾蕉、节节萝卜
出处
清《植物名实图考》载:“铁树,滇南十二岁一实,树端丛叶,长七、八寸,形如长柄勺,四旁细缕,正如俗画凤尾,色黄。果生柄旁,扁圆,中凹有核,滇人呼为风皇蛋。”以上所述特征及附图,与本种相似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苏铁科植物云南苏铁的根、茎、叶、花(孢子叶)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cas siamensis Miq.采收和储藏:根、叶、茎全年可采,初夏采花,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常绿木本植物。树干矮小,基部膨大成盘根茎,高30-180cm,或稍高,径10-60cm。羽状叶集生于树干上部,长1.2-2.5m,幼嫩时被柔毛,叶柄长40-100cm,两侧具刺,刺略向下斜展,刺间距离2.5-5cm;羽状裂片40-120对,或更多,在叶轴上较稀疏地排列成2列,披针状条形,直或微弯曲,薄革质,边缘稍厚,微向下反曲,上部渐窄,先端渐尖,基部圆,两面中脉隆起,平滑而有光泽,上面深绿色,下面色较浅。雄球花卵状圆柱形或长圆形,长达30cm,径6-8cm;小孢子叶楔形,密生黄色绒毛;大孢子叶密被红褐色绒毛,成熟后脱落,上部卵状菱形,边缘篦齿状深裂。种子卵圆形或宽倒卵形,先端有尖头,熟时黄褐色或浅褐色,种皮硬质,平滑,有光泽,长约2-3c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多雨林林下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西南部思茅、景洪、澜沧、潞西等地区;广东、广西有栽培。
性味
苦;酸;性平
功能主治
化湿理气;清热解毒。主慢性肝炎;急性黄疸型肝炎;高血压;难产;痈疮;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铁树
拼音注音
Tiě Shù
别名
朱竹、红铁树、红叶
来源
龙舌兰科铁树属植物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 (L.)Cheval.,以花、叶和根入药。随时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甘、淡,平。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,散瘀止痛。用于肺结核咯血,衄血,尿血,便血,痔疮出血,月经过多,痢疾,胃痛,跌打肿痛。
用法用量
根、叶1~2两,花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苦瓜花
- 榼藤
- 苦菜根
- 铁树叶
- 苦蘵根
- 酥
- 栲栗
- 阔叶假参
- 空心花
- 鲐鱼
- 鹈鹕毛皮
- 铁牛皮
- 苦芥
- 珂
- 苦天茄
- 铁脚威灵仙叶
- 瑞香根
- 苦竹叶
- 野猪肉
- 铜锤草根
- 茄根
- 通脉丹
- 铁破锣
- 苦壶卢子
- 鹧鸪脂
- 柳叶绣球菊
- 苦豆根
- 苦马豆
- 苦果
- 鼬鼠肉
- 苦油木
- 铁华粉
- 铁蕨鸡
- 铜牛皮
- 柯树皮
- 铁灯台
- 铁草鞋
- 印度菩提树皮
- 苦木叶
- 苦树皮
- 通骨消根
- 苦木根
- 贴生石韦
- 鳟鱼
- 通骨消茎叶
- 苎麻梗
- 紫雪花
- 铁角凤尾草
- 大叶井口边草
- 跳皮树
- 铁棒锤
- 三角草
- 芝麻壳
- 铁仔
- 走马胎叶
- 苦甘草
- 马兜铃
- 铁锈
- 铁丝七
- 铁藤根
- 铁钉菜
- 蹋菜
- 通肠香
- 苦糖果
- 铁箍散
- 铁箭矮陀
- 苦瓜叶
- 蜘蛛
- 阔叶赤车使者
- 铁粉
- 苦蓢树
- 苦蘵
- 铁苋
- 铜锣七
- 铁灯兔耳风
- 貒肉
- 苦白蹄
- 铁苋菜
- 苦壶卢蔓
- 藏青果
- 疏叶香根芹
- 铁鞭草
- 苦良姜
- 透骨香根
- 阔叶麦冬
- 苦参
- 苦楝子
- 苦檀叶
- 铁落
- 通天连
- 铁杆蒿
- 通草
- 走游草
- 铁藤
- 铁轴草
- 走马芹
- 陀罗紫菀
- 铁线透骨草
- 大花石上莲
- 苦竹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