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瓜花
《中华本草》:苦瓜花
拼音注音
Kǔ Guā Huā
英文名
Flower of Balsampear
出处
出自《闽南民间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mordica charantia L.采收和储藏:夏季开花时采收,鲜用或烘干。
原形态
苦瓜,一年生攀援草本,多分枝,有细柔毛,卷须不分枝。叶大,肾状圆形,长宽各约5-12cm,通常5-7深裂,裂片卵状椭圆形,基部收缩,边缘具波状齿,两面近于光滑或有毛;叶柄长3-6cm。花雌雄同株。雄花单生,有柄,长5-15cm,中部或基部有苞片,苞片肾状圆心形,宽5-15mm,全缘;萼钟形,5裂,裂片卵状披针形,先端短尖,长4-6mm;花冠黄色,5裂,裂片卵状椭圆形,长1.5-2cm,先端钝圆或微凹;雄蕊3,贴生于萼筒喉部。雌花单生,有柄,长5-10cm,基部有苞片;子房纺锤形,具刺瘤,先端有喙,花柱细长,柱头3枚,胚珠多数。果实长椭圆形,卵形或两端均狭窄,长8-30cm,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,成熟时橘黄色,自顶端3瓣开裂。种子椭圆形,扁平,长10-15mm,两端均具角状齿,两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条纹,包于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。花期6-7月。果期9-10月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止痢;和胃。主痢疾;胃气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;或焙焦研末入散。
各家论述
1.《闽南民间草药》:止痢疾。2.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治胃气疼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苦瓜花
拼音注音
Kǔ Guā Huā
出处
《闽南民间草药》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花。
性味
《闽南民间草药》:"苦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闽南民间草药》:"止痢疾。"
②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"治胃气疼。"
复方
治急性痢疾:取鲜苦瓜花十二个,捣烂取汁。和蜜适量;赤痢加入红曲一钱,白痢加入六一散三钱,开水冲服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鳐鱼胆
- 豹皮樟
- 鹰爪花果
- 青葙花
- 鱼香草
- 鸦胆子
- 鳖卵
- 铁树
- 青灰叶下珠
- 青鱼
- 栲栗
- 榼藤
- 蓖麻蚕
- 遍地金
- 苦菜根
- 铁树叶
- 苦蘵根
- 阔叶假参
- 青钱柳叶
- 鳍蓟
- 空心花
- 鸭跖花
- 水龙胆草根
- 铁扫竹
- 鳖胆
- 青兔耳风
- 青头雀
- 麒麟菜
- 枯萝卜
- 苦刺
- 薜瓣
- 贝母兰
- 鹰爪花根
- 鼻烟
- 铁皮石斛
- 青叶胆
- 长叶实蕨
- 鲦鱼
- 柯榔木
- 蓖麻叶
- 鸢脑
- 苦竹根
- 蝤蛴
- 青叶丹
- 青藤子
- 篦梳剑
- 鱼鳞菜
- 鷃
- 鸭嘴花
- 鸭脚木
- 苦瓜藤
- 苦荞麦
- 苦蒿
- 铁篱巴果
- 铁马鞭
- 柯蒲木
- 芭蕉花
- 荜茇
- 蚌壳草根
- 苦瓜
- 鸭脚黄边
- 蛞蝓
- 铁罗伞
- 青杠碗
- 鱼腥草
- 台湾厚壳树
- 苦壶卢花
- 鸭儿芹果
- 贴骨散
- 鹦鹉
- 蝌蚪
- 竹林消
- 鸭舌草
- 黔桂醉魂藤
- 榼藤子
- 薄荷油
- 鸭儿芹根
- 苦杏仁
- 苦艾
- 苦芺
- 鹰眼睛
- 槐胶
- 铁篱笆
- 铁精
- 丝瓜子
- 蚌肉
- 通光散
- 霸王鞭
- 鹰爪莲
- 雨韭
- 鮧鱼鳔
- 荸荠
- 鸭皂树根
- 苦荞头
- 鼋胆
- 雀
- 阔齿兔唇花
- 青叶苎麻根
- 青棉花藤根
- 青礞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