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脉丹
《中华本草》:通脉丹
拼音注音
Tōnɡ Mài Dān
别名
三白根、大白前、老虎须、三门根
英文名
root of Woolly Tylophora
出处
始载于《广东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通脉丹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ylophora mollissima wight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柔弱缠绕藤本。茎、叶柄、叶两面、花序梗及花梗均被黄锈色长软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0.5-1cm;叶片卵圆状长圆形,长2.5-5.5cm,宽1.5-3cm,先端急尖,具短尖头,基部近心形,侧脉约4对,不明显。聚伞花序腋生,着花数朵;花序梗与叶等长或较短;花浅绿色;花萼5,外面被柔毛,内面基部有5个腺体;花冠辐状,裂片长圆形,外面无毛,内面有微毛;副花冠裂片卵圆形,贴生于合蕊冠上;花粉块每室1个,圆球状,平展;花先端有圆形薄膜;心皮离生,无毛;柱头五角状,先端凸起。蓇葖果双生,成160°叉开,披针状,长约4.5cm,先端具长尾尖,末端弯无毛。种子长圆形,有边缘,先端具长约2cm的白煞费苦心绢质种毛。花期5-8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山地疏密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湖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全株含咖啡碱(caffeine),异娃儿藤碱(ty-lophorine)和娃儿藤宁碱(tylophorinine)[1]。
性味
味辛、苦,性凉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清肺热;止咳嗽。主感冒发热;肺热咳嗽;哮喘
用法用量
内服:5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全株和根:化痰止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铁破锣
- 玄台
- 铁鞭草
- 紫燕草
- 透骨香根
- 蛇根木
- 野把子
- 随手香
- 麝肉
- 维氏假瘤蕨
- 韶子
- 铁藤根
- 铁箭矮陀
- 铁箍散
- 铁丝七
- 铁钉菜
- 蹋菜
- 铜锣七
- 铁苋
- 铁灯兔耳风
- 貒肉
- 透骨草
- 铁浆
- 铜苋菜
- 铁角凤尾草
- 铁棒锤
- 桑蠹虫
- 跳皮树
- 土碎补
- 岗柃
- 尼泊尔鸢尾子
- 包袱七
- 马蹄草
- 蛇白蔹
- 铁线透骨草
- 香樟果
- 鹈鹕嘴
- 铁脚草
- 通城虎
- 铜钱细辛
- 通花花
- 铜线草
- 蛇眼草
- 透骨香
- 麝香
- 红花青藤
- 铁骨银参
- 酸枣根皮
- 蟋蟀
- 通天蜡烛
- 赛番红花
- 铁丝灵仙
- 桂木干
- 踏膀药
- 丛毛榕
- 鲨鱼心
- 紫金牛
- 铜皮
- 铁色箭
- 铁拳头
- 青蛙胆
- 小山稔
- 蛇退
- 瓢瓜
- 鰕虎鱼
- 黄山五叶参
- 蛇果黄堇
- 七里香
- 软皮树
- 崩疮药
- 通脱木花上粉
- 酸浆
- 荜茇
- 山红稗
- 赤腹松鼠
- 乌梅
- 铁力木
- 海狸香
- 紫河车
- 文殊兰
- 博落回
- 铜罗汉
- 黑风散根
- 麻糖风
- 骆驼蹄草
- 皮哨子
- 香果树
- 粘毛鼠尾草
- 对生耳蕨
- 鹿角菜
- 鹿梨根皮
- 圆叶南蛇藤茎
- 荔枝藤
- 鼠李皮
- 土大香
- 蜀五加
- 午香草
- 路郎鸡
- 老虎泡
- 光刺长突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