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钱麻黄
《*辞典》:铜钱麻黄
拼音注音
Tónɡ Qián Má Huánɡ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中国宿苞豆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攀援灌木。茎细弱,被白色长柔毛。小叶3,二型,茎中下部的叶有长2~6厘米的叶柄,小叶宽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4~6厘米,宽3~5厘米,先端钝,基部圆形,无毛;茎上部叶的小叶无柄,心脏形或近圆形,抱茎,较小;托叶卵状披针形,基部心脏形,具纵肋,小托叶披针形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多而密;苞片披针形;萼钟状,萼齿三角形;花冠紫色;子房无柄,无毛。荚果扁,条形,黄色,长5厘米左右。种子多数,褐色,肾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向阳荒地、山坡及灌木林中。分布于云南等地。
性味
凉,苦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驱风止痛。治流感,感冒,咳嗽,咽喉炎,扁桃体炎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复方
治感冒发热:铜钱麻黄根、柴胡、黑升麻、生姜。水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铁包金
- 地乌
- 朱砂菌
- 兖州卷柏
- 小红参
- 铁线草
- 高粱火焰苞
- 大羽铁角蕨
- 变色红菇
- 荔枝藤
- 龙船花茎叶
- 黄麻根
- 青药
- 青果
- 唐古特青兰苗
- 齿叶草
- 牛马藤
- 绵毛马兜铃
- 薄雪火绒草
- 苞叶木
- 通天草
- 药茴香
- 地柏枝
- 小梾木
- 猬胆
- 李根
- 麻皮
- 披麻草根
- 鸭公藤
- 金老梅枝
- 山柑算盘子
- 枣槟榔
- 倒地铃
- 瓶耳小草
- 葛菌
- 青桐翠木
- 枇杷花
- 叉歧繁缕
- 桉叶
- 浙江铃子香
- 柚
- 马钱子粉
- 肺心草
- 海豘鱼
- 铜绿
- 廉姜
- 阿氏蒿
- 鱼眼草
- 长柄臭黄荆
- 长果山橙
- 红龙
- 鹅管石
- 黑山蔗
- 野京豆
- 鸭脚蓼
- 全蝎
- 无名子
- 鼬鼠肉
- 黑花韭
- 赪桐叶
- 苦刺
- 肾经草
- 金银忍冬
- 猫皮毛
- 鲥鱼
- 羊胆
- 秋海棠花
- 野山楂
- 斯里兰卡肉桂
- 白降丹
- 烧伤藤
- 回回豆
- 老虎耳根
- 金榭榴
- 鸢脑髓
- 麻叶绣球
- 亮菌
- 金刚一棵蒿
- 山莴苣
- 半截叶
- 半拉子
- 腰骨藤
- 竹鼠油
- 匙叶龙胆
- 猪肠
- 华东阴地蕨
- 芒根
- 揉白叶
- 金线包
- 苦参
- 芦荟
- 百眼藤
- 昆明鸡血藤
- 含羞草
- 树头菜根
- 海菜
- 紫金莲
- 虾筏草
- 大飞扬草
- 霸王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