栲栗果壳
《中华本草》:栲栗果壳
拼音注音
Kǎo Lì Guǒ Ké
别名
锥栗壳
英文名
Exocarp of Chinese Evergreen chinkapin
出处
出自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壳斗科植物林甄的总苞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剥取种子时收集,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剥取种子时收集,晒干。
原形态
乔木,高达20m,胸径60cm。树皮暗灰色,老时纵裂。小枝有椭圆形皮孔,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-2.5cm;叶片披针形或卵圆披针形,长7-18cm,宽2-5cm,先端渐尖,基部常圆形或宽楔形,中部以上有锯齿,网络较明显,叶两面近同色,中脉在上面有突起,无毛,羽状侧脉10-12对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序圆锥状或穗状,花序轴几无毛,雄花绿白色,细小,排成直立,分枝的圆锥状或穗状花序,簇生于小枝顶端;雌花每朵藏于一总苞内,排成一短的穗状花序。总苞径约2.5cm,外被密生鹿角状锐刺,成熟时开裂,3-4裂瓣,壳斗壁厚1-1.5mm,刺长0.7-1.4cm,基部或中部以下汇合生成刺束,较密生,壳斗内壁密被棕色长绒毛,外壁及刺幼时被灰色细毛,壳斗成熟时近无毛,每壳斗具1坚果;坚果近卵形,直径1-1.3cm,高1.2-1.6cm,无毛,脐部与果底部几同大。花期5-7月,果期翌年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喜温暖湿润,常生于海拔200-1500m的山地或谷地,与常绿阔叶林混交,有时与马尾松混交形成混交林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贵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贵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平
功能主治
除湿热。主湿热腹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锯齿溪蟹
- 女贞根
- 蛤蒌
- 红楤木
- 白贝
- 东北雷公藤
- 毛排钱草
- 野苦荬菜
- 长白楤木
- 牛肝
- 单头紫菀根
- 马皮
- 胡杨
- 小果白刺
- 草菇
- 铜骨七
- 血水草根
- 端哼
- 蟾蜍肝
- 线叶蚤缀根
- 花花草
- 黄荆
- 藤五加
- 杜楝
- 鹿蹄根
- 蝙蝠葛叶
- 泥炭藓
- 熊脑
- 玉米黑粉
- 红地榆
- 红钉耙藤
- 草泽泻
- 白残花
- 新疆远志
- 大透骨草
- 糠谷老
- 田螺厣
- 西藏水黄连
- 粳米泔
- 芒消
- 假荔枝根
- 溪荪
- 西瓜黑霜
- 南川升麻
- 兰花石参
- 厚叶川木香
- 黄麻灰
- 锦地罗
- 山臭草
- 小叶罗汉松
- 土红苓
- 海门冬
- 抱树莲
- 百味参
- 肋柱花
- 枕材
- 鸭脚木皮
- 小筋骨藤
- 没食子
- 杜衡
- 翻白柴
- 万年青
- 黑皮青木香
- 小羊肚菜
- 花叶矮沱沱
- 云南小膜盖蕨
- 天脚板根
- 大还魂草
- 慈竹叶
- 婆婆指甲菜
- 阳桃根
- 柠条籽
- 冷水花
- 蛏壳
- 山羊角
- 续断
- 星毛羊奶子
- 头花猪屎豆
- 华山参
- 岩青兰
- 芦花
- 猩猩木
- 小鬼钗
- 西藏花木通
- 马蔺叶
- 鹈鹕油
- 金刚刺
- 远志
- 三十六荡
- 毛木树皮
- 红皮
- 捆仙丝
- 西瓜根叶
- 豹骨
- 野洋参
- 构皮麻
- 赤链蛇
- 樗叶
- 毛叶肾蕨
- 苦荬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