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楝菌
《中华本草》:苦楝菌
拼音注音
Kǔ Liàn Jū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多孔菌科真菌密集木层孔菌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ellinus densus(Lloyd)Teng[Fomes densus Lloyd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密集木层孔菌 子实体侧生无柄,平伏而反卷。菌盖半圆形至贝壳状,(2-11)cm×(3.5-13.5)cm,厚1-4.5cm,木质,硬;菌盖表面黄褐色至近黑色,有同心环棱;边缘锐,波浪状,有绒毛,下侧无子实层。管口面黄褐色;管口圆形,每1mm间4-6个;菌管多层,但层次不甚明显,每层厚2-3mm,色与菌肉相同。菌肉浅褐色,厚1-2mm。刚毛多,(25-35)μm×7.5μm。孢子卵形至近球形,无色至近无色,(5-6)μm×(4.5-5)μ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榆及楝的腐木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、湖南、四川等地。
功能主治
杀虫;解热。主疳积;血吸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,煎汤,6-1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秋葡萄
- 蜂胶
- 木蝴蝶树皮
- 滇藁本
- 大将军
- 白猪栗根
- 四念癀
- 鸭脚木
- 土千年健
- 粗黄草
- 羊角纽花
- 对叶四块瓦
- 小青藤香
- 坡参
- 野槟榔
- 红花锦鸡儿
- 粗毛蹄盖蕨
- 红鬼笔
- 荷苞花
- 帕梯
- 麂肉
- 天浆壳
- 洪连
- 皱叶狗尾草
- 假连翘
- 土香薷
- 熊掌
- 头花猪屎豆
- 蚌花
- 痄腮树
- 黑塔子叶
- 越南樟皮
- 显脉香茶菜
- 虎刺
- 臭草
- 红绵藤
- 凉喉茶
- 榔榆茎叶
- 茉莉花
- 臭灵丹
- 大青
- 米来瓜
- 大理菊
- 木香
- 野猪胆草
- 阿氏蒿
- 虫实
- 两面针
- 山白龙
- 牛角腮
- 糖茶藨
- 斑鸠木
- 大泡通叶
- 酒饼婆
- 獭肉
- 酪
- 土箭芪
- 粉绿藤
- 茸毛木蓝
- 杉塔
- 类梧桐
- 尾花细辛
- 榆树
- 鲤鱼目
- 小狼毒
- 野前胡
- 野冬青果
- 羊角拗
- 衣鱼
- 东风菜
- 蒙莸
- 莠狗尾草
- 小草
- 红管药
- 雉脑
- 蔓斑鸠菊
- 雉肝
- 臭菘种子
- 白线薯
- 水麻叶
- 尖刀苦马菜
- 大叶紫薇
- 苣荬菜
- 蔓赤车
- 药王茶
- 桑螵蛸
- 白花蛇目睛
- 大麦秸
- 海星
- 变异鳞毛蕨
- 蒒实
- 石蚕
- 海莲果
- 马比木
- 柏树油
- 秀丽野海棠
- 泉水
- 虎骨
- 蝇虎
- 滨海前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