串铃
《中华本草》:串铃
拼音注音
Chuàn Línɡ
别名
万年、小羊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凤仙花科植物块节风仙花茎基部膨大的节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mpatiens pinfanens Hook.f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取下基部茎节的膨大部分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块节风仙花 草本。茎直立,无毛或近于无毛,基部匍匐,节膨大成块茎状。单叶互生;叶片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边缘具粗锯齿,基部有或无具柄腺体;侧脉4-5对。总花梗短于叶,花梗中部以上具披针形的苞片;萼片2,卵状长圆形,无毛;花冠粉红色,翼瓣基部裂片圆钝,唇瓣漏斗状,具与檐部等长的内弯细距;雄蕊5,花药尖。蒴果线形,具条纹。种于近球形,直径约3mm,褐色,光滑。花期6-8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湿地或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辛;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止痛。主风寒感冒;喉蛾;风湿骨痛;经闭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熏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双肾草
- 白花蛇头
- 吊灯花叶
- 红藤蓼
- 小球藻
- 铁苋菜
- 环草
- 中华石楠果
- 毛冬瓜根
- 一点红
- 柚叶
- 节节草
- 橙黄玉凤花
- 菰根
- 茯苓皮
- 土鳖虫
- 盾叶薯蓣
- 小乌泡
- 土牛膝
- 黑果
- 黄秦艽
- 花红叶
- 天萝水
- 干岩矸
- 蚕豆荚壳
- 陈壶卢瓢
- 五叶薯
- 天麻茎叶
- 黄蜀葵
- 水龙胆草根
- 积雪草
- 金老梅叶
- 野猪脂
- 乌蛇卵
- 藜芦
- 海决明
- 刺山茶根皮
- 八目鳗
- 灰锤
- 棱子芹根
- 楤木花
- 顺江木
- 木蜡树根
- 向日葵
- 棕板
- 钉头果
- 背花疮
- 茉莉根
- 土大黄
- 光决明
- 茜草
- 锯鲨肝
- 硫黄菌
- 哉果
- 瓦松
- 月光花
- 蜈蚣草
- 船盔乌头
- 小金发藓
- 蕙实
- 雪乌
- 大将军
- 毛轴碎米蕨
- 百蕊草根
- 桂竹糖芥
- 野冬青果
- 宜昌楼梯草
- 单花金丝桃
- 幌伞枫
- 乌蛇胆
- 红紫珠
- 榉树皮
- 梧桐白皮
- 满山白
- 火把花
- 大花活血丹
- 米碎木皮
- 野芫荽
- 倒地铃
- 山里红
- 马尾千金草
- 连蕊茶
- 大发表
- 霸王根
- 刺槐
- 台湾榕
- 地柏枝
- 含羞草根
- 水马桑
- 都咸子
- 大叶樟
- 阔叶十大功劳
- 向日葵叶
- 茨菇草
- 括金板
- 点地梅
- 地蜂子
- 防风草
- 蓬莱草
- 竹叶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