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龙
《中华本草》:草龙
拼音注音
Cǎo Lónɡ
别名
水映草、田石梅、针筒草、水仙桃、田浮草、香须公、细叶水丁香、化骨溶、假木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线叶丁香蓼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udwigia hyssopifalia (G .Don)Exell[Jussiaea linifolia Vahl;J,hyssopifolia G,Don;J.sup-pruticosa auct.non 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洗净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20-60cm,全株无毛。茎直立,具3-4棱,分枝纤细。单叶互生;有柄或无柄;叶片披针形,长1-3(-9)cm,宽0.2-1.5(-3)cm,先端渐尖,基部狭楔形,侧脉11-17对,全缘。药腋生;萼片4,披针形,3脉;花瓣4,黄色,长椭圆形,长约2.5mm,短于萼片;雄蕊8;子房下位,花柱短,柱头扁球形。蒴果绿以或淡紫色,长1.2--2cm,直径1-2mm;种子多数。花期夏、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40-750m的沼泽、湿草地、田边、水沟边、河滩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至西南各地。
性味
味辛;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发表清热;解毒利尿;凉血止血。主感冒发热;咽喉肿痛;牙痛;口舌生疮;湿热泻痢;水肿;淋痛;疳积;咯血;咳血;吐血;便血;崩漏;痈疮疖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汤含漱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草龙
拼音注音
Cǎo Lónɡ
别名
化骨溶、假木瓜、水仙桃、田浮草、香须公
来源
柳叶菜科水龙属植物草龙Jussiaea linifolia Vahl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集全草,洗净切段晒干。
性味
淡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去腐生肌。用于感冒发热,咽喉肿痛,口腔炎,口腔溃疡,痈疮疖肿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苜蓿
- 石蟹
- 牛胆参
- 刺楸树根
- 车桑子叶
- 囊距翠雀
- 粗叶木
- 黄瓜子
- 纤枝山柑
- 石楠
- 地梅子
- 樱额
- 胖血藤
- 绵藤
- 燕子尾
- 牛口涎
- 石榕
- 藤子甘草
- 野草香
- 刺蜜
- 单面针
- 栗树皮
- 草木灰
- 刺果苏木
- 紫茉莉
- 观音竹
- 子楝树根
- 大伸筋
- 石蜈蚣
- 龙须菜
- 泽泻叶
- 滇五味
- 冲天果
- 鹅肠菜
- 椰子壳
- 金钱橘饼
- 自消容
- 走马胎叶
- 走游草
- 鹧鸪脚
- 肿柄菊叶
- 钻天杨
- 锥栗果壳
- 紫金砂
- 紫金血藤
- 紫铜矿
- 自消容根
- 蜘蛛抱蛋
- 茱苓草
- 蜘蛛香
- 蜘蛛蜕壳
- 钟花草
- 钻石风
- 纵条肌海葵
- 雉子筵根
- 紫金牛根
- 紫鸭跖草
- 自事口草
- 藏青杠
- 蟑螂
- 装饰卷柏
- 追风伞
- 醉鱼草花
- 重叶莲
- 针叶火绒草
- 针筒线
- 紫青藤
- 肿节风
- 肿足蕨
- 藏红花
- 藏青果
- 蜇虫
- 蜘蛛网
- 走茎丹参
- 走边疆
- 走马风
- 转心莲
- 追骨风
- 酢浆草
- 醉针茅
- 醉针茅根
- 醉魂藤
- 重唇鱼
- 针刺铁仔
- 钟乳石
- 钻地风
- 钻秆虫
- 锥螺厣
- 锥螺壳
- 长毛柃叶
- 长毛风毛菊
- 长毛香科科
- 震天雷
- 鳣鱼肝
- 陆英根
- 鸡骨常山
- 鬼笔
- 星蕨
- 柠檬叶
- 云南红豆蔻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