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龙
《中华本草》:草龙
拼音注音
Cǎo Lónɡ
别名
水映草、田石梅、针筒草、水仙桃、田浮草、香须公、细叶水丁香、化骨溶、假木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线叶丁香蓼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udwigia hyssopifalia (G .Don)Exell[Jussiaea linifolia Vahl;J,hyssopifolia G,Don;J.sup-pruticosa auct.non 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洗净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20-60cm,全株无毛。茎直立,具3-4棱,分枝纤细。单叶互生;有柄或无柄;叶片披针形,长1-3(-9)cm,宽0.2-1.5(-3)cm,先端渐尖,基部狭楔形,侧脉11-17对,全缘。药腋生;萼片4,披针形,3脉;花瓣4,黄色,长椭圆形,长约2.5mm,短于萼片;雄蕊8;子房下位,花柱短,柱头扁球形。蒴果绿以或淡紫色,长1.2--2cm,直径1-2mm;种子多数。花期夏、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40-750m的沼泽、湿草地、田边、水沟边、河滩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至西南各地。
性味
味辛;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发表清热;解毒利尿;凉血止血。主感冒发热;咽喉肿痛;牙痛;口舌生疮;湿热泻痢;水肿;淋痛;疳积;咯血;咳血;吐血;便血;崩漏;痈疮疖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汤含漱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草龙
拼音注音
Cǎo Lónɡ
别名
化骨溶、假木瓜、水仙桃、田浮草、香须公
来源
柳叶菜科水龙属植物草龙Jussiaea linifolia Vahl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集全草,洗净切段晒干。
性味
淡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去腐生肌。用于感冒发热,咽喉肿痛,口腔炎,口腔溃疡,痈疮疖肿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绿麻根
- 附子
- 小茅香
- 香附
- 丝瓜络
- 长青草
- 刺齿凤尾蕨
- 土黄芩
- 花姬蛙
- 船形乌头
- 水仙花
- 唇香草
- 漆大姑
- 野辣烟
- 地棠花
- 蝴蝶花
- 鸡尾木
- 虎杖叶
- 炮仗筒
- 假荔枝根
- 象皮木
- 甘肃棘豆
- 观音竹
- 天脚板果
- 猕猴梨根
- 龙眼根
- 南枳椇
- 十萼茄
- 华东瘤足蕨
- 甘西鼠尾
- 海虾壳
- 菥蓂子
- 雪里开
- 灰叶南蛇藤
- 福建排草
- 金狮藤
- 川楝子
- 信石
- 石芥菜
- 过山消根
- 土连翘
- 石楠
- 地肤子
- 雪梨膏
- 九头狮子草
- 诃子核
- 婆罗门皂荚
- 凹瓦韦
- 桃枝
- 鹄绒毛
- 异木患
- 黄蜀葵茎
- 荷叶蒂
- 地骷髅
- 蒿雀
- 降真香
- 圆萼刺参
- 毛水苏
- 马铃根
- 橘络
- 荠薴
- 香芋
- 大黄
- 十八症
- 金花菜
- 金丝桃
- 接气草
- 枇杷花
- 野木瓜果
- 肉桂叶
- 西伯利亚蓼
- 鱼鳔
- 砖子苗
- 核子木
- 梅花参
- 污毛粗叶木
- 番石榴叶
- 刺葡萄根
- 河豚鱼肝油
- 尾花细辛
- 草木王
- 山茱萸
- 地红子根
- 柠檬桉树脂
- 南牡蒿
- 牛胞衣
- 眼睛草
- 野灯草
- 糠油
- 臭常山
- 三果木皮
- 普贤菜
- 赤阳子
- 降龙草
- 淡菜
- 刺藦苓草
- 猴骨
- 落葵
- 大叶马尾连
- 玫瑰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