鳕鱼鳔
《中华本草》:鳕鱼鳔
拼音注音
Xuě Yú Bià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鳕科动物鳕雪的鳔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adus macrocephalus(Tilesius)采收和储藏:捕得鳕鱼后,剖腹,取出鱼鳔,洗净,鲜用或焙黄研末。
原形态
锸鱼,体稍侧扁,尾部向后逐渭狭小。体长一般为20-30cm,大者可达50-70cm。头大,吻长,钝尖。眼中大,上侧位。口大,前位,上颌突出,上颌骨后延达瞳孔前缘下方;下颌略短,下颌前端下方有一触须。两鬲与犁骨均具牙群,牙圆锥形,外行牙较大。鳃孔宽大,鳃盖膜与颊部相连。鳃盖条6,鳃耙3+18。体被小圆鳞,侧线前部高位,渐向下弯,成侧中位。侧线鳞150(21-40)。背鳍3个,鳍条分别为13-15、16-20、15-21,第2背鳍基较其他两背鳍基为长。臀鳍2个鳍条分别为17-22、16-20。分别与第2、3背鳍相对。胸鳍短。腹鳍喉倍。尾鳍后缘略凹。体背灰褐色,具很多不规则棕色和黄色斑纹。各鳍灰色,腹面灰白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冷水性底栖鱼类,以无脊椎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。夏、秋季栖息于黄海冷水区,冬季回游于水深50-80m的沿海泥底区越冬。于黄海生殖期1-2月,怀卵量34万-83万粒,沉性卵,径0.98-1.05mm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渤海、黄海及东海北部。
功能主治
止血。主咯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;或焙黄研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杉
- 粉团花
- 青礞石
- 短毛熊巴掌
- 赶山鞭
- 黑大豆
- 麻柳叶
- 胖树根
- 鄂西粗筒苣苔
- 梓实
- 樟木子
- 雪药
- 齿缘钻地风
- 鷃
- 雪参
- 飞龙掌血叶
- 鸡冠虫
- 蜈蚣刺
- 柞蚕蛹
- 鸡子白
- 长管蝙蝠草
- 香草兰
- 飞天蠄蟧
- 浙贝母
- 苤蓝
- 香叶树
- 马耳草
- 凹头苋
- 箬蒂
- 小乌泡根
- 铺山燕
- 香叶天竹葵
- 紫金龙
- 鸡肝散
- 鳙鱼头
- 雄鸡口涎
- 杏叶防风
- 桉树果
- 肺形草
- 阿尔泰瑞香
- 鸭嘴花
- 鹰不泊
- 矮脚苦蒿
- 鸦葱
- 硇砂
- 过山龙
- 苎麻皮
- 闭鞘姜
- 薜荔
- 鹅掌楸根
- 薄荷
- 牛皮
- 蓬子菜
- 青鱼枕
- 陆英果实
- 黄龙藤
- 汝兰
- 鸜雉
- 黄栌枝叶
- 香槁树
- 紫珠叶
- 暗鳞鳞毛蕨
- 香橼
- 雀卵
- 鬼点灯
- 贯众叶溪边蕨
- 黄鲴鱼
- 八宝茶
- 盾果草
- 黄鳝
- 珠芽半支
- 赪桐
- 短茎独活
- 短柄菝葜
- 高原鸢尾子
- 夹竹桃
- 顶羽菊
- 扁担藤
- 鸡冠苗
- 木蓝
- 紫云英马蓝
- 牛鼻
- 端哼
- 黑心姜
- 鸭舌头
- 瑞苓草
- 藏紫菀
- 鸡排骨草
- 盾翅藤
- 蝶毛菌
- 香樟果
- 祖师麻
- 黑葡萄液汁
- 翻白柴
- 高山柏
- 骨牌蕨
- 常春油麻藤
- 东方狗脊
- 过山蕨
- 鹰爪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