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心蕨
《中华本草》:黑心蕨
拼音注音
Hēi Xīn Jué
英文名
Concolorous Doryoteri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蕨类植物门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中国蕨科植物黑心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oryopteris concolor (Langsd.Et Fisch.)Kuhn [Pteris concolor Langsd. Et Fisch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陆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20-35cm。根茎短而细小,近直立,被披针形鳞片,淡棕色,中央有1条厚的栗黑色中肋。叶纸质,簇生,一型;叶柄、叶轴及羽轴均为亮紫黑色,叶柄长6-24cm,疏被褐色短毛,后近光滑,基部被鳞片;叶片近五角形,长宽近相等,4-8cm,渐尖头,基部阔心形或戟形,几为三等裂,中央1片阔菱形,羽状深裂,长3.5-5cm,宽2-4cm,基部阔楔形,下延于叶轴,基部1对小羽片最大,羽状半裂或浅裂,侧生羽片三角形,长3-4.5cm,宽2.5-3.5cm,基部下延与中央1片下延的阔翅相连,下侧基部小羽片特长,羽状深裂,第2片小羽片有粗齿,其余全缘,上侧小羽片短,全缘;叶脉羽状,小脉二叉分枝。孢子囊群沿裂片两侧边缘分布,先端及缺刻不育;囊群盖全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30-800m的林下溪旁或田埂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22(29)-何帕烯[hop-22(29)-ene],何帕醇(hydroxyhopane),6,22-何帕二醇(zeorin),无羁萜(friedelin),羊齿-9(11)-烯[fern-9(11)-ene],角鲨烯(squalene)。
性味
微苦;涩;凉
归经
入膀胱、肝二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;止血。主淋证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涩,性凉。有清热、利尿、止血的功能。用于尿路感染、外伤出血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桂木根
- 铅灰
- 红吹风
- 红苕母子
- 红果冬青根
- 红花刺参
- 红车轴草
- 红泽兰
- 红叶铁线莲
- 红皮
- 红树皮
- 红田乌草
- 红毛对筋草
- 红花小独蒜
- 竹林消
- 红芋
- 红半边莲
- 红葵
- 树茭瓜果
- 胭木
- 红旱莲
- 冻绿叶
- 红毛悬钩子
- 红花
- 红土子皮
- 草苁蓉
- 红辣树根
- 红大戟
- 红梗草根
- 红芪
- 胡麻草
- 红毛野海棠
- 红母猪藤
- 蝼蛄
- 红果参
- 胡荽子
- 红枫荷
- 玉蜀黍苞片
- 红参
- 紫薇皮
- 赤翅蜂
- 黑骨走马
- 红升麻
- 柞木枝
- 红筷子冠毛
- 红楠皮
- 地血香
- 红石耳
- 红直獐牙菜
- 长距鸟足兰
- 花拐藤根
- 红子仔
- 泽漆
- 酸藤果
- 风轮菜
- 红果楠
- 干贝
- 红龙
- 胡荽
- 红叶树子
- 红白二丸
- 葫芦藓
- 红花木莲
- 红花绿绒蒿
- 破天菜
- 肥皂核
- 金牛七
- 红花栝楼
- 红升丹
- 红薯细辛
- 红鬼笔
- 越橘叶
- 胡麻叶
- 红花杜鹃
- 红背马蓝
- 黑面叶根
- 红天葵
- 红血藤
- 红花岩松
- 肥肉草
- 胡椒
- 马鞍藤根
- 红小麻
- 红母鸡草
- 花斑叶
- 亮菌
- 密脉鹅掌柴
- 鼠
- 竹叶兰
- 红椿
- 红绿草
- 红陈艾
- 胡子七
- 红马蹄乌
- 冷饭果
- 长柄秋海棠
- 红景天
- 胡燕卵
- 霹水草
- 红菠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