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爱花
《中华本草》:可爱花
拼音注音
Kě ài Huā
别名
对节菜、牛七
英文名
all-grass of Veined Eranthemum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喜花单的根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ranthemum pulchellum Andrews [Jus-ticia neruosa Vahl;Eranthemum neruosum (Vahl) R. Br.; Daedelacanthus neruosum (Vahl) T.Anders.]
原形态
喜花草 灌木,高70-150cm。无毛或近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短;叶片卵形至椭圆形,长10-20cm,宽5-8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渐狭成柄,边缘有不明是为的钝齿;侧脉每边约10条,两面均凸起。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;苞片倒卵形,长1-1.5cm,先端急尖,有脉纹,被柔毛;小苞片线状披针形,长约5mm;萼小,近白色,藏于苞片内,5深裂;花冠蓝色,长约3cm,花冠管细长,喉部短,稍扩大,冠桅伸展,5裂,裂片等长,通常倒卵形;雄蕊伸出,2枚发育,着生于喉部;子房每室有2个胚珠,柱头单一。蒴果棒状,长约1cm。种子2颗,两而呈压扁状,被紧贴的白毛,毛吸水时能伸展。花期春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90-800m的山坡、林下或灌丛中。赤有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贵州、云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皱缩,完整叶片椭圆形至短圆形,长5-10cm,先端尖锐至短渐尖,基部楔形,下廷,边缘微波状或具微圆齿;叶脉明显,小支脉排列整齐几成平行状。气微,味淡。
化学成分
含甜菜碱(betaine),喜花草甙(eranthemo-side)[1]和胡芦巴碱(trigonelline)[2]。
性味
味辛;性平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。主跌打肿痛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汤洗。内服:煎汤,6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叶:有散瘀消肿功能。用于跌打肿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癣草
- 曼陀罗根
- 云南双盾木
- 铁牛钻石
- 小红苏
- 红白二丸
- 牛角瓜
- 垂丝卫矛
- 花生衣
- 山水芹菜
- 豇豆
- 苏铁根
- 鸭脚木叶
- 牌楼七
- 牛舌癀
- 一点红
- 碎米柴
- 羊屎条根
- 红榔木
- 马骝卵
- 苋实
- 鲤鱼胆
- 香石藤果
- 冰球子
- 荠菜子
- 苦荞头
- 刺果藤仲
- 接骨草
- 管仲
- 辣蓼草
- 野靛青
- 猫儿屎果
- 石膏
- 萆薢
- 冬凌草
- 刺猬皮
- 凤尾参
- 苦檀子
- 追风伞
- 狗骨
- 祁州一枝蒿
- 铁落
- 掉毛草
- 九龙藤
- 见血清
- 鹅蛋壳
- 黑香柴
- 黑汉条
- 土牡蛎
- 竹林消
- 苍白秤钩风
- 山刺柏
- 猴骨
- 急性子
- 烟管蓟
- 岩檀香
- 木槿子
- 牛筋草
- 猕猴桃藤中汁
- 脉耳草
- 树腰子
- 草木王
- 午香草
- 石瓜子莲
- 土半夏
- 异木患
- 长节耳草
- 箭叶蓼
- 响叶杨
- 散血藤
- 黄皮果
- 酸果藤
- 桧叶
- 麻羊藤
- 草果药
- 江珧柱
- 槐米
- 小红藤
- 花生壳
- 阔齿兔唇花
- 铧尖草
- 人参条
- 山柳
- 九节风
- 柠条籽
- 玄精石
- 骆驼蹄瓣
- 菥蓂
- 箭杆风
- 潺槁树
- 三消草
- 胆星
- 奶浆参
- 荆芥
- 羊角参
- 茄子根
- 齿叶橐吾
- 茯苓皮
- 野烟叶
- 将军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