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山楂
《*辞典》:野山楂
拼音注音
Yě Shān Zhā
别名
南山楂、小叶山楂、红果子
英文名
Nippon Hawthorn Fruit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s Sieb. Et Zucc.的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。枝密生,有细刺,幼枝有柔毛。叶倒卵形,长2~6cm,宽0.8~2.5cm,先端常3裂,基部狭楔形下延至柄,边缘有尖锐重锯齿。伞房花序,总花梗和花梗均有柔毛,花白色。梨果球形或梨形,红色或黄色,直径约1~2cm,宿萼较大,反折。花期5~6月,果期8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向阳山坡或山地灌木丛中,主产江苏、浙江、云南、四川。
形状
果实较小,类球形,直径0.8~1.4cm,有的压成饼状。表面棕色至棕红色,并有细密皱纹,顶端凹陷,有花萼残迹,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。质硬,果肉薄,味微酸涩。
化学成分
含绿原酸(chlorogenic acid)、咖啡酸、山楂酸( crataegolic acid)、齐菊果酸、槲皮素、金丝桃甙(hyperin)、表儿茶精(epicatechin)等。
性味
同山楂。
功能主治
同山楂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筋草
- 洋地黄
- 云杉球果
- 桔梗
- 紫草茸
- 独叶一枝花
- 益智
- 橘络
- 鸭脚板草
- 红川乌
- 大过路黄
- 矮叶书带蕨
- 芡实叶
- 蟾蜍胆
- 合萌
- 漏斗瓶蕨
- 龙胆地丁
- 落葵
- 磨盘草子
- 杏仁
- 广金钱草
- 辣辣菜
- 冲天果
- 麋脂
- 青杠膏
- 蛇附子
- 蔓荆子
- 秀丽野海棠
- 刺梨根
- 白果根
- 白鹤灵芝
- 十三年花
- 褐带环口螺
- 铜锤草
- 红接骨草
- 骨把
- 梅花
- 蝈蝈
- 臭灵丹
- 茶子饼
- 饿蚂蝗
- 青通草
- 角翅卫矛果
- 云锦杜鹃
- 发痧藤
- 酒饼叶根
- 兰花
- 鹳骨
- 毛叶巴豆
- 黄精
- 牛屎树
- 川芎
- 柞木
- 黄花远志
- 蓼大青叶
- 瓶蕨
- 牛筋刺寄生
- 木槿根
- 翼核果
- 黄葛树
- 乔木刺桐
- 野棕
- 人参须
- 野草香
- 还魂草
- 石仙桃
- 奶浆果
- 野灯草
- 硬水黄连
- 东北红豆杉
- 通花花
- 鹿蹄根
- 山稗子根
- 美味牛肝
- 石龙子
- 刺楸茎
- 合欢皮
- 簕竹
- 麻栎
- 石楠
- 苦瓜叶
- 白蓝翠雀花
- 金鸡尾巴草根
- 扶芳藤
- 锦鸡
- 陈火腿骨
- 一匹草
- 鸭脚茶
- 糙叶千里光
- 萱草根
- 膜蕨囊瓣芹
- 粘毛黄花稔
- 辛参
- 升登
- 蝴蝶藤
- 茺蔚子
- 大桫椤
- 木兰寄生
- 青丝线
- 山麻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