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把
《中华本草》:骨把
拼音注音
Gǔ Bǎ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铁角蕨科植物镰叶铁角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plenium falcatum Lam.[A.macrophyllum Merr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20-45cm。根茎短而直立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黑褐色、有光泽的线状披针形鳞片,先端长渐尖,全缘。叶簇生;叶柄长7-15cm,向上与叶轴和羽片柄偶有鳞片;叶片草质,淡绿色,阔披针状卵形,长15-25cm,宽10-15cm,单数一回羽状;顶生羽片最大,单生,戟形或3浅裂,具长柄,侧生羽片4-8对,斜向上,相距1.5-2cm,披针形,稍为镰状,长2-8cm,宽1-1.5cm,基部以上最宽,先端渐狭,基部楔形,基部上侧稍具耳,边缘有疏浅锐锯齿;叶脉扇形分枝。孢子囊群线形,长0.7-2cm,在顶生羽片上的长达3cm,密集;囊群盖线形,膜质,浅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溪沟边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苦;凉
功能主治
清热;利湿;解毒;敛疮。主高热;黄疸;淋浊;烧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美丽胡枝子
- 南天竹
- 西施舌
- 福参叶
- 车前子
- 尿桶弓
- 鼠标蛇
- 黄筒花
- 狗仔花
- 海蟹壳
- 透骨香
- 花荵
- 洋芋
- 光叶海桐根
- 母菊
- 油炸木
- 白残花
- 血见愁老鹳草
- 黑细辛
- 礜石
- 蓍实
- 多花筋骨草
- 黄山药
- 谷蓼
- 大三叶升麻
- 狼尾草根
- 追风伞
- 鸭儿芹果
- 甘薯
- 闹狗药
- 土丁桂
- 刷把草根
- 铁扫竹
- 厚叶牛耳草
- 火秧竻
- 蝮蛇骨
- 白茅根
- 茴香根
- 猫儿黄金菊
- 青海防风
- 水百合
- 钻地风
- 赛金刚
- 甜杏仁
- 大肺经草
- 括金板
- 鬼毛针
- 香叶
- 榆树
- 番杏
- 臭草
- 荭草
- 华萝藦
- 花叶矮沱沱
- 龙须藤
- 隆萼当归根
- 蒙古山萝卜
- 雷公藤
- 穿破石
- 柠条籽
- 小罗伞
- 香鼬
- 柚花
- 救必应
- 山乌桕叶
- 地钱
- 铁破锣
- 茸毛木蓝
- 糜穰
- 美丽胡枝子根
- 野苦梨根
- 枣树根
- 山猫儿
- 药用倒提壶
- 芒硝
- 马乳
- 笔筒草
- 草乌叶
- 小寸金黄
- 糯米藤
- 粉萆
- 大香附子
- 黄皮血藤
- 红楠
- 鱼鳔
- 黑芝
- 石首鱼
- 全毛悬钩子
- 打虫果
- 紫麻
- 大乌泡
- 游草
- 蜻蜓兰
- 粗毛鳞盖蕨
- 苦草
- 大果榆
- 鹤脑
- 苦天茄
- 大伸筋
- 母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