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年花
《中华本草》:十三年花
拼音注音
Shí Sān Nián Huā
别名
铜色紫云菜、铜色毛紫云菜
英文名
root and leaf of Affined Conehead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铜毛紫云菜的根和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robilanthes aehobarbus W. W. Smith采收和储藏:根、叶全年均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铜毛紫云菜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,高约1m。茎直立,多分枝,上部四棱形,节膨大,扁平,密被棕黄色短毛,杂有白色长柔毛,尤以嫩枝叶毛密。单叶对生;有柄;叶片卵圆形或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略不对称,钝圆或心形,边具疏钝锯齿,上面昱绿色,下面暗紫色,两面被棕黄色短毛和白色长毛,枝叶上毛如擦脱后呈蓝色。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;苞片叶状;萼5裂;花紫色;花冠筒状,先端5裂,二唇形;雄蕊4,二强,花丝基部有江膜质相连,花冠内面有2行短毛。蒴果。有种子4颗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较阴湿的肖边或山坡灌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南部。
性味
味淡;微苦;性平
归经
心;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清肝利湿;活血散瘀。主湿热黄疸;目赤肿痛;月经不调;产后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鲜叶适量,捣汁滴眼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叶、味淡、微苦,性平。有活血调经、清肝热功能。用于眼结膜炎,月经不调,产后腹痛,黄疸型肝炎,疟疾,心悸,哮喘,避孕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十三年花
别名
铜色毛紫云菜
来源
爵床科十三年花Strobilanthes aenobarbus W. W. Smith,以根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淡、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,清肝热。主治眼结膜炎,月经不调,产后腹痛黄疸型肝炎。本品还可治疟疾,心悸,哮喘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品一枝花
- 三角叶冷水花
- 使君子
- 十大功劳
- 三筒管
- 三角咪
- 丝瓜子
- 伞花绢毛菊
- 十大功劳叶
- 三轮蒿
- 伞形梅笠草
- 伞花马钱
- 菝葜叶
- 三叶木蓝
- 三月花
- 三果木皮
- 三白草根
- 十萼茄
- 三张叶
- 三棱草
- 三色堇
- 三钻风
- 伤寒草根
- 鼻血雷
- 三叶槭根
- 三尖杉根
- 三角泡
- 蛤壳
- 三叶罗伞
- 三棱马尾
- 三棱
- 扁豆藤
- 伤寒头
- 三尖杉
- 三朵云
- 三条筋
- 伞杨
- 豆渣树
- 鲎胆
- 鲛鱼皮
- 十姊妹
- 土玉桂
- 伤寒草
- 三叶青
- 三花枪刀药根
- 三爪龙
- 三角草
- 上石田螺
- 升麻草
- 小黄构
- 荠薴
- 野芭蕉
- 牛耳枫子
- 寄生黄
- 羚羊角
- 三叶委陵菜
- 伸筋草
- 丝毛毛毡草
- 柳白皮
- 花生衣
- 刺梨
- 青兔耳风
- 三头灯心草
- 豪猪肉
- 白花果
- 三叶委陵菜根
- 三面刀
- 苍耳花
- 三叶鬼针草
- 丝瓜藤
- 光石韦
- 三翅铁角蕨
- 刺桐花
- 丝瓜叶
- 十二槐花
- 犀牛皮
- 石楠
- 翠雀花
- 枪刀药
- 上山龙
- 硬飘拂草
- 杧果核
- 白矾
- 鸦椿卫矛
- 白猪栗根
- 三对节
- 细叶草乌
- 草乌头
- 峨眉半边莲
- 火焰草
- 鼻烟
- 枯萝卜
- 火头根
- 洋白蜡树
- 大绿藤
- 青蒿
- 蝉翼藤
- 樟木子
- 真藓
- 茉莉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