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火绳
《中华本草》:野火绳
拼音注音
Yé Huǒ Shénɡ
别名
子金根、小白药、小火绳、澜沧扁担杆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椴树科植物毛果扁担杆的根白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rewia eriocarpa Juss.[G.lantsangensis Hu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挖取根部,剥取根皮,除去栓皮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毛果扁担杆 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8m。嫩枝被灰褐色星状软茸毛。叶互生;时柄长5-10mm;托叶线状披针形,长5-10mm;叶片纸质,斜卵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6-13cm,宽3-6cm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偏斜,斜圆形或斜截形,上面散生星状毛,干后变黑褐色,下面被灰色星状软茸毛,边缘有细锯齿;三出脉的两侧脉上升达叶长的3/4,中脉上半部有侧脉3-4对。聚伞花序1-3枝腋生,长1.5-3cm,花序柄长3-8mm;花柄长3-5mm;苞片披针形;花两性;萼片狭长圆形,长6-8mm,内外两面均无毛;花瓣长3mm;腺体短小;雌雄蕊柄被毛;雄蕊离生,长短不一,比萼片短;子房被毛,花柱有短柔毛,柱头盾形,4浅裂或不分裂。核果近球形,直径6-8mm,被星状毛,有浅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半山坡草丛和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涩;微苦;凉
功能主治
止血;接骨;生肌;解毒。主外伤出血;刀枪损伤;骨折;疮疖红肿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野火绳
拼音注音
Yé Huǒ Shénɡ
别名
子金根、小白药、小火绳、澜沧扁担杆
来源
椴树科野火绳Grewia lantsangensis Hu,以根内皮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涩、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收敛止血,生肌,接骨。
外伤出血:研末外敷。
刀枪伤、疮疖红肿: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,冷开水调敷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银老梅
- 药芹菜根
- 一颗针
- 秋唐松草
- 野花生
- 野马肉
- 波缘假瘤蕨
- 桃树根、茎、树皮
- 茵芋
- 玉米轴
- 半把伞
- 盐蒿
- 土附
- 禹粮土
- 羊奶子
- 天花粉
- 斑竹花
- 羊角棉
- 银锁匙
- 千针万线草
- 昆明鸡血藤
- 越王余算
- 淫羊藿根
- 秋葡萄茎
- 调羹树
- 扁担藤
- 羊耳菊
- 桃仁
- 天蓬子根
- 头顶一颗珠
- 白千层叶
- 白花菜根
- 野冬青皮
- 太阳海星
- 银灰旋花
- 捆仙丝
- 钻天杨
- 土良姜
- 蜻蜒兰
- 千金坠
- 土金耳环
- 球花马蓝
- 阴香根
- 斑叶兰根
- 白云瓜叶
- 芸薹子油
- 天门冬
- 羊毛草根
- 库页悬钩子
- 斑楮头红
- 白果树皮
- 白杨树皮
- 土箭芪
- 野洋烟根
- 白菊花根
- 天青地红
- 宽羽线蕨
- 天竹黄
- 白果紫草
- 八月札
- 昆明水金凤
- 玉铃花
- 荠宁
- 崩疮药
- 太白针
- 七星鱼
- 蝇虎
- 田葱
- 烟草
- 秋枫木
- 土田七
- 硬飘拂草
- 拔毒草
- 太白米
- 羊髓
- 千里找根
- 檀香
- 云南美登木
- 白木
- 野丹参
- 野前胡
- 白粉蝶
- 银丝杜仲
- 桃儿七果
- 田基黄
- 白皮柯
- 白背小报春
- 白荷花露
- 白鬼笔
- 白鹤藤
- 大千生
- 兔子毛
- 白托柄菇
- 白梅
- 芡实根
- 变叶胡椒
- 蕲蛇
- 羊皮
- 银耳
- 伴蛇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