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火绳
《中华本草》:野火绳
拼音注音
Yé Huǒ Shénɡ
别名
子金根、小白药、小火绳、澜沧扁担杆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椴树科植物毛果扁担杆的根白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rewia eriocarpa Juss.[G.lantsangensis Hu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挖取根部,剥取根皮,除去栓皮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毛果扁担杆 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8m。嫩枝被灰褐色星状软茸毛。叶互生;时柄长5-10mm;托叶线状披针形,长5-10mm;叶片纸质,斜卵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6-13cm,宽3-6cm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偏斜,斜圆形或斜截形,上面散生星状毛,干后变黑褐色,下面被灰色星状软茸毛,边缘有细锯齿;三出脉的两侧脉上升达叶长的3/4,中脉上半部有侧脉3-4对。聚伞花序1-3枝腋生,长1.5-3cm,花序柄长3-8mm;花柄长3-5mm;苞片披针形;花两性;萼片狭长圆形,长6-8mm,内外两面均无毛;花瓣长3mm;腺体短小;雌雄蕊柄被毛;雄蕊离生,长短不一,比萼片短;子房被毛,花柱有短柔毛,柱头盾形,4浅裂或不分裂。核果近球形,直径6-8mm,被星状毛,有浅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半山坡草丛和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涩;微苦;凉
功能主治
止血;接骨;生肌;解毒。主外伤出血;刀枪损伤;骨折;疮疖红肿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野火绳
拼音注音
Yé Huǒ Shénɡ
别名
子金根、小白药、小火绳、澜沧扁担杆
来源
椴树科野火绳Grewia lantsangensis Hu,以根内皮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涩、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收敛止血,生肌,接骨。
外伤出血:研末外敷。
刀枪伤、疮疖红肿: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,冷开水调敷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猪脂
- 伞杨
- 野绿麻根
- 丝茅七
- 三条筋
- 丝棉木
- 越南悬钩子
- 野猪外肾
- 野木瓜
- 三叶罗伞
- 三朵云
- 野素馨
- 三棱马尾
- 三棱
- 野牡丹根
- 郁李根
- 野牡丹子
- 三叶槭根
- 三尖杉根
- 三角泡
- 野料豆
- 三方草
- 野扁豆
- 三叶排草
- 三色堇
- 野粟
- 三楞筋骨草
- 野芋
- 野毛金莲
- 野猪头骨
- 野罂粟壳
- 郁李仁
- 三张叶
- 丝棉木叶
- 山麻
- 三钻风
- 伞莎草
- 野槟榔
- 丝瓜皮
- 裕民贝母
- 野塘蒿
- 丝瓜花
- 野兔脑
- 三对节
- 三对叶丹参
- 远志
- 野木耳菜
- 绿百合
- 野决明
- 丝瓜络
- 舞草
- 越南樟皮
- 野丁香
- 野桂皮
- 三枝枪
- 上山龙
- 十二槐花
- 野樱桃
- 丝带蕨
- 丝绵
- 伸筋藤
- 头花杜鹃
- 刺竹笋
- 山蚂蝗
- 桑椹子
- 猪肺
- 胡桃壳
- 山萝卜
- 红花酢浆草
- 蛇含
- 山香
- 石床
- 杉蔓石松
- 云南希草
- 山尖菜
- 渐尖毛蕨
- 猴骨
- 节节茶
- 沙枣胶
- 石决明
- 石吊兰
- 水白蜡树皮
- 山白果根
- 刺黄柏叶
- 红血藤
- 树扁竹
- 红木香
- 一点红
- 山莴苣
- 山马豆根
- 山风
- 山黄杨子
- 石刁柏
- 山乌龟
- 红孩儿
- 石椒草
- 刺猬皮
- 胡萝卜叶
- 火炭母草
- 樟柳头